營銷創新 營銷“黃金周” 大戰“玄機”乍現 每逢“黃金周”,商家都使盡渾身解數掘金,而新興網購的沖擊更讓零售企業開始轉變傳統的營銷思路,抓好節日營銷。今年“五一”市場上出現的文化概念營銷、婚慶主題營銷以及明碼實價舉措等新形式、新內容,從各方面體現了零售企業的新變化。
□ 吳文治 李 鐸
婚慶節營銷
諸多商品銷售利潤高
造節促銷是百貨商場擅長的營銷手法,但與往年的周年慶、化妝品打折、春游踏青等主題促銷不同,今年商場的營銷活動頗為討巧。
事實上,由于去年不利于結婚的傳言甚囂塵上,不少情侶都將結婚的日期選在了今年。與以往商家只是按照經驗、模式進行各種促銷活動不同,今年不少商場打造的婚慶節卻是踩在了熱點上。
其實,細細算來,由于婚慶節主打的商品是黃金、珠寶,該部分商品的單價較高,利潤空間也很大,比商場以往舉辦的化妝品節、服裝節能獲得更高的利潤。
對于年輕消費者來講,趁著“五一”放假,結伴選購禮服是件浪漫溫馨的事情。商家瞄準這一購物心理,在傳統的價格戰之外,目標客戶群更明確。
正如網購達人喜愛的“秒殺”促銷方式被傳統家居賣場借用一樣,抓住節日消費特點和消費心理,才能走出日漸疲軟的價格戰,才能走出低利潤的尷尬。
文化概念營銷
借鑒大牌運營模式
在商品過剩的年代,消費者購物不僅僅是看重商品的質量,商品背后的文化內涵也是讓消費者下定決心掏腰包的重要因素。百年老店的積淀是一種文化,時尚的個性化追求是另一種文化。
在商品同質化嚴重的情況下,賦予其內涵是與眾不同的一種不錯選擇。無論是凡客誠品今年主打的文化營銷,還是老字號企業結合傳統習俗重新挖掘的新物件,都是文化營銷的具體體現,由此引起的關注度是單純的價格戰無法比肩的。
針對中國品牌該如何發展,國外知名奢侈品牌萬寶龍的一位高管曾在接受記者專訪時表示,中國品牌要想真正成為世界聞名的品牌,就必須不斷賦予商品更多文化內涵和技術內涵。其實,國外高端品牌強調的純手工、賦予產品文化內涵和歷史韻味,與時下國貨品牌盛行的文化營銷有相似之處。
不過,一個問題隨之而來,盡管國內品牌期望賦予商品更多文化內涵的運營思路已經確定,但包括凡客誠品和美特斯邦威等一批知名品牌的商品定位并非奢侈品,在注重添加商品附加值的同時,品牌對這些商品的質量把控也不能放松。
家電明碼實價營銷
破不按原價銷售怪圈
這是家電零售商第一次用明碼實價營銷的方式迎戰“五一”小長假促銷。以往,消費者來到家電賣場看到商品的原價時,僅僅是拿這一價格進行參考,甚至以原價作為砍價的依據。而“直降1000元”等類似的標語,甚至成了各個家電賣場商品的“標配”。
為了推動誠信經營、營造公開公平公正的消費環境,相關部門聯合中消協在“3·15”前夕推出明碼實價的承諾活動,國美、淘寶、京東商城等14家企業當場簽署《明碼實價自律承諾》。蘇寧方面甚至在政府部門之前就率先在全國范圍內宣布實行明碼實價的價格策略。
據了解,在今年的“五一”小長假中,京城各大家電賣場的價格全部以透明的方式銷售,不僅免除了消費者砍價的苦惱,也會讓其更容易比價,放心消費。
想認識全國各地的創業者、創業專家,快來加入“中國創業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