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2011年5月以來的支付寶股權變更事件一定會成為中國商業史上的標志性案例之一。而事件帶來的全社會對契約精神的關注和各方行動對契約精神的闡釋也都將成為商業案例的典范。
7月28日晚間,阿里巴巴集團、美國雅虎和日本軟銀三方證實簽署協議。根據三方協議,支付寶將繼續為阿里巴巴集團及其相關公司提供優良服務。阿里巴巴集團將許可支付寶公司及其子公司使用所需要的知識產權,提供有關軟件技術服務。支付寶公司將會支付知識產權許可費用和軟件技術服務費給阿里巴巴集團。該項費用為支付寶及其子公司稅前利潤的49.9%,反映了該等知識產權和軟件技術的貢獻。當支付寶或者其控股公司上市或發生其他變現事宜后,將不再需要支付上述費用。
此外,支付寶的控股公司承諾在上市時予以阿里巴巴集團一次性的現金回報。回報額為支付寶在上市時總市值的37.5%(以IPO 價為準),回報額將不低于20億美元且不超過60億美元。
更重要的是,三方最終協議的達成也讓此前所謂違背“契約精神”的種種議論告一段落,并以實際案例展示了維護契約精神的真正意義和復雜內涵。
在5月底事件剛剛發生時,輿論曾經一邊倒式地提出質疑。有人說,在罔顧董事會治理架構下所作出的決策,無疑將會背負違背契約的風險。即便阿里巴巴管理層多次拿出證據,也依然無法平息種種議論。
然而,阿里巴巴集團董事會不僅認可此前的所有舉動,也在保證支付寶安全、穩健發展的基礎上達成了三方均認可的共贏方案。
雅虎公司CEO卡羅爾·巴茨表示對于雅虎公司、雅虎的股東以及所有協議參與者來說,這是一個非常理想的結果,“最終達成的協議將會維護淘寶的價值,并讓各方分享支付寶的利潤,同時確保阿里巴巴集團能在支付寶上市時得到價值兌現。阿里巴巴集團及其管理層在公司管理和創造價值方面擁有驕人的成績,我們期望繼續參與和分享阿里巴巴集團及支付寶未來持續不斷的成功”。
當企業運營者面臨生死大限時,何種舉動才是對契約精神的最大尊重?外界的議論是否考慮過企業運作過程中的零和困境?
馬云給出的答案是,“總得有人繼續推動著往前走”。而此事件的完美結束,也證實一個最基礎的邏輯:只有企業的存續、健康和可持續的發展,才能為股東帶來最大的回報。而這,才是對契約精神的最大保護。
想認識全國各地的創業者、創業專家,快來加入“中國創業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