蘋果成本控制有術
前兩年,LED芯片廠家Philips lumileds亞洲地區市場總監周學軍對外介紹公司高功率LED芯片產品時,經常會將Philips lumileds是蘋果iPhone4相機閃光燈供應商作為案例,以便更簡單地說明公司LED芯片產品質量和性能的優越性。
對于一家企業來說,能成為蘋果產品的供應商和代工廠,不僅意味著公司業績增長將“躍龍門”,還會助推公司在業內的聲望,以及成為該企業產品質量性能優越的標志。
但隨后而來的蘋果供應鏈成本控制術是苦是甜,可能只有當事人才會知道。
蘋果光環
在萊寶高科(002106.SZ)財報發布的隨后幾天里,萊寶高科股價大幅下挫,跌幅超過20%,機構投資者紛紛出逃。
其中的原因僅僅是,萊寶高科財報里預計前三季度凈利潤只有2.71億元,增幅收窄至10%~30%,也讓機構投資者猜測萊寶高科已被蘋果供應鏈拋棄,其蘋果概念股“光環”已不復存在。
萊寶高科董秘杜小華昨日對《第一財經日報》表示,公司部分客戶業務向產業鏈上游延伸整合,以及觸摸屏產品下半年有很大幅度的降價,給公司經營和產品銷售帶來挑戰。
杜小華所說的部分客戶其實是宸鴻科技(TPK),宸鴻科技為蘋果核心供應商,供應蘋果iPhone和iPad的觸摸屏模組。
萊寶高科2010年財報顯示,2010年萊寶高科凈利潤4.51億元,同比增長155.35%。其觸摸屏生產線及技改項目設備當年投入運行,2010年單一客戶銷售比重達40.61%。
顯然這一業績的飆升是來自于蘋果,因為2009年萊寶高科前5大客戶銷售金額占總收入比重達48.9%。問題是,萊寶高科對蘋果訂單的依賴性也越來越大,今年上半年來自蘋果的訂單金額占萊寶高科總收入比重再次上升至52.22%。
成本控制
“宸鴻科技并不會馬上拋棄萊寶高科,應該是大幅減少了訂單和降低了采購價格。”深圳一家觸摸屏廠家高層指出,今年5月,宸鴻科技收購了與萊寶高科生產同類產品的臺灣達虹公司19.9%股權,成為其控股股東,收購的主要原因就是為垂直整合產業鏈,進一步降低產品成本。
曾在富士康工作的一位生產主管表示,為了進一步降低制造成本,蘋果在某一配件的供應商并不具備唯一性,往往一個大訂單下來,某一配件的幾大供應商就會爭取以更低價格獲得更多的訂單,幾輪下來,供應商的利潤經常會壓榨至極限。
該生產主管指出,富士康科技集團因此成立了鑫成科技切入觸控屏領域,就希望搶奪宸鴻科技訂單,從蘋果身上獲得更多利潤。
“其實蘋果也希望富士康往上走,這樣蘋果供應鏈的成本會越低。富士康握有九成iPhone組裝、全部的iPad組裝,若能上下整合成本更低,蘋果毛利只會更高。”上述生產主管說。
蘋果的壓力
蘋果不斷更換供應商,降低生產成本,也來自于蘋果自身的經營壓力。
去年底各大廠家推出了多種平板電腦,但蘋果iPad的市場占有率始終在五成以上。其根本原因是,性能能與蘋果iPad抗衡的平板電腦,在價格上就沒有優勢。而有價格優勢的平板電腦,在性能上又遠遜色于iPad。致使iPad1降價清庫存時,全球市場全面倒向蘋果。
這種局面在智能手機市場上似乎正好相反。Android手機不僅在性能上接近或等同iPhone,而且價格遠遠優于iPhone,市場走向自然一目了然。比如中興和華為的3.5英寸屏Android手機年初市場價格還是1500元左右,現在只要1000元。市場銷量也隨著價格下降而水漲船高,今年上半年中興通訊終端出貨6000萬部,手機出貨3500萬部,智能產品出貨500萬部,全球名列第五。
想認識全國各地的創業者、創業專家,快來加入“中國創業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