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百家企業倒閉
金昌盛僅是均安鎮2000家牛仔生產企業中倒閉的一員。根據均安鎮經濟促進局的統計數據,今年以來,已陸續有近100家企業因種種原因被迫關門。值得注意的是,這些納入統計的倒閉企業均是在當地工商部門注冊的公司,而沒有執照的“黑戶”企業并不在統計范圍內。
在金昌盛倒閉的同時,均安鎮另外一家萬滿鳴制衣廠老板也突然“失蹤”。據了解,其共欠下30多位供貨商近2000萬元貨款。
同金昌盛相隔幾個街道,潤越制衣廠的經理陳海平正在擔心今年的市場走勢。“從現在來看,旺季也不會旺了。”他說。
今年,陳海平最明顯的感覺是,客戶下單數量越來越少,價格越來越低,要求反而越來越高。“原來生意好的時候,客戶拿著現金來搶貨,即使有些小的質量問題也無大礙。”
陳海平的服裝廠有100多人,在均安屬于中等規模,拿不到充足的訂單,他只能讓工人晚上不加班,白天少工作些時間。
雖然市場平淡,但是當一些純粹做加工的小單過來時,陳海平卻不敢接。“弄不好就要虧損,利潤太薄了。”他告訴記者,相比那些只有十幾個甚至幾個工人的小作坊服裝加工廠,他的企業配備了更齊全的工種,這樣帶來的一個問題是,接下純做加工的小單后,加工以外的工種就沒有活干。
位于該鎮的圣峰制衣廠經理陳超也有同樣的感受。她告訴記者,今年訂單和利潤雙雙下滑,形勢不怎么樂觀。為此,她還在某電子商務平臺注冊了信息,但是目前并沒有為廠里帶來更多的訂單。
在均安鎮華豐村,沿街兩面的居民樓里遍布著大大小小的牛仔服裝廠,有的甚至連廠名都沒有。在飄過的陣陣布料氣味中,一位作坊式加工廠老板跟記者講起了利潤不斷下滑的“苦悶現實”。“市場好的時候,一條牛仔褲的純利潤可以達到3元,但是現在只能拿到1元,更差的時候甚至只有8到9毛。”
均安鎮經濟促進局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官員在接受 《每日經濟新聞》記者采訪時表示,現在客戶對加工企業的成本核算非常精確,留給當地企業的純利潤只有3%到5%左右,因此企業的抗風險能力比較弱。
在杜敏的工友中廣為流傳的一個極端例子是,一個工人今年連續換了6個廠,但是這6個廠先后都關了門或者換了老板。
誰動了他們的奶酪?
在杜敏同工友們找當地政府部門解決工資問題的時候,8月15日,人民幣對美元匯率中間價報6.3950,連續四個交易日改寫匯改以來的新高紀錄。
杜敏并不認為所在工廠倒閉同人民幣匯率有任何關系。但是,這種看不見的東西正在成為他們丟掉飯碗的重要因素之一。據上述均安鎮經濟促進局官員透露,此前該鎮牛仔褲的出口量達到90%,但是現在已經下降至70%,由于人民幣匯率不斷走高,利潤受到侵蝕,不少企業轉向了內銷。
對于純利潤只有3%到5%的均安牛仔加工企業而言,人民幣升值無疑是把捅向心窩的刀。中國紡織工業協會副會長高勇去年在接受媒體采訪時表示,目前整個紡織行業的平均凈利潤率在3%~4%,不會超過5%,如果人民幣升值超過5個點,將會有一半以上的企業死掉。
雖然 “一半以上的企業死掉”目前來看有些夸大,但是均安的牛仔企業現狀已經表明,越來越多的服裝加工中小企業撐不下去了。
想認識全國各地的創業者、創業專家,快來加入“中國創業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