韓國:
人參的“國家形象”
中國人參產業的一舉一動,都牽動著韓國參企的神經。他們深深感到,自己正在失去這個廉價的原料市場,一場人參宗主國的爭奪戰在所難免。
韓國高麗參種植面積4萬多畝,僅是吉林人參種植面積的四分之一,年產量約1700噸,也比吉林省人參總產量少了6000噸。
為什么產量不高的高麗參,其出口創匯的能力卻優于中國?這要從韓國的人參發展體系說起。
韓國是目前世界上唯一實行人參專賣的國家,人參生產一直處于嚴格的計劃控制下。去過韓國旅游的國人大概都會有這樣的印象:在韓國,人參產品如人參含片、人參飲料等,是與煙酒專柜放在一起銷售的,人參就像泡菜一樣,是韓國人的生活必需品。
10月25日,一位長期從事人參出口貿易的中方人士向記者表示,長期以來,有官方背景、擁有韓國最大的市場份額的韓國人參公社全力打造名為“正官莊”的高麗參品牌,目前,正官莊正在大舉進軍中國。
“在國際人參品牌市場上,通過利用資金、技術和品牌優勢,韓國人參產業已初步掌握了國際人參產業定價權。”該人士向記者表示,“韓國的人參戰略和中國一樣,政府非常重視并積極鼓勵人參產業聯合做大做強,其主要人參企業和品牌都具有很濃厚的政府背景;同時,韓國針對人參產業發展,也出臺了相關政策法規,規定了市場進入標準。韓國還大力支持參農,提供資金、貼息中長期貸款、技術、產銷等全方位一條龍服務。最重要的是,韓國的品牌戰略,這讓他們嘗到了大甜頭。”
“多年來,韓國政府、商界、學術界刻意包裝韓國為人參‘發源地’和‘宗主國’,盡管其人參產量遠不及中國高,應用歷史也遠不如中國悠久;甚至追溯起來,韓國人參本源于吉林人參,品質也無太大差別,但其整個產業在形成一致行動的模式。”該人士憤憤不平地說。
針對中國人參產業的快速崛起,韓國聯合通訊社曾報道稱:“中國試圖通過推出‘長白山人參’,成為人參宗主國。對此,韓國以高麗參的品牌對中國市場進行反擊。”韓國《朝鮮日報》也報道稱:“隨著中國推出‘長白山人參’來挑戰人參宗主國的地位,著名的‘韓國人參公社’開始通過高麗人參名牌戰略,在全球最大的人參消費市場——中國市場發起反攻。”
記者在吉林采訪期間,一些長期與韓國商人打交道的朝鮮族參農告訴記者,韓國人特別在意人參生意,在他們眼里,人參產業發展得好壞,直接關系到韓國的國家形象。

猜忌與暗戰
戰爭首先從局部打響。
10月23日,記者在通化市采訪期間,一位參企老總向記者講述了他在行業打拼中的見聞和感受。
“一般情況下,韓國來華采購人參人員習慣聘請當地中國人代為收購人參,然后再以不同方式出口運回韓國。2010年,中國人參市場價格上漲,這讓韓國購買人參的成本大幅增加。今年9月,不少此前向中國參農支付了部分收購預付款的韓國商人,突然以‘農殘超標’為理由,拒絕收購中國人參,這讓中國市場,尤其參農產生極大的恐慌心理,以至于今年的人參價格出現回落。”
盡管這一描述沒有得到有關部門的證實,但采訪中記者可以真實感受到的是:很多參農、參企員工,對鄰國采購人員的印象都不怎么好,一些參農向記者表示:“采購人參就像在打仗。”
想認識全國各地的創業者、創業專家,快來加入“中國創業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