欠薪將被限制信貸
此次杭州市防范和處置企業拖欠工資工作會議上,有關部門提醒,除房地產行業及關聯行業外,防范處置企業欠薪形勢更加嚴峻和復雜的另一個原因是,民間借貸危機愈演愈烈,不斷抬高融資成本,導致很多鋌而走險的中小企業、民營企業債務鏈面臨斷裂,極易引發企業主欠薪逃匿的惡性案件。此外,無證無照的小微企業,由于其不易監管,特別是在節前,容易出現拖欠工人工資的問題。
《每日經濟新聞》記者獲悉,杭州市要在全市范圍內開展職工工資支付情況的專項檢查,“重點選擇勞動用工不規范、工資支付不正常的顯性欠薪企業和納稅、用電、社保繳費不正常的隱性欠薪企業進行檢查,存在欠薪隱患的企業要實施重點監控和幫扶措施。”檢查重點放在企業工資特別是農民工工資支付情況、企業工資保證金支付上,“實時掌握企業每月工資支付情況。”
“目前欠薪企業主要有兩類,一類確實遇到資金鏈問題,企業瀕臨破產,沒有辦法解決欠薪問題;另外一類就是有能力解決欠薪問題,但惡意欠薪,對后者將嚴格依法進行查實。”張建華表示。
對企業欠薪逃匿和重大欠薪違法行為,杭州將向社會公布欠薪逃匿或重大欠薪違法企業的名稱、經營者姓名、違法事實等基本信息,同時通報經信、公安、稅務、工商、海關、人民銀行等相關監管部門,對發生嚴重欠薪違法企業的建筑、交通設施等企業,主管部門要繼續實行“黑名單制度”,限制這類企業在一定期限內招投標資格。
對經查實有欠薪逃匿、拒不執行整改指令或拖欠工資總額超過50萬元的,要及時將欠薪主基本信息提交人民銀行市中心支行,在業主誠信系統中予以披露,對其信貸行為作出嚴格限制。
公司動向
恒大或降速求穩
“從今年起,恒大進入穩定增長期”,恒大董事局主席許家印表示。
恒大的選擇或許也是整個房地產行業的選擇,業內人士在接受《每日經濟新聞》記者采訪時表示,企業發展到一定階段,想始終保持高速發展既不現實,也不符合市場大勢,穩速增長可以給此前粗放式發展的房地產業一個“喘息”和自我提升的機會。
提前兩個月完成700億目標
恒大地產(03333,HK)近日在香港發布10月業績報告,數據顯示,10月公司合約銷售額86.1億元,同比增長54.9%;合約銷售面積達到139.8萬平方米,同比增長56.7%。
截至今年10月,恒大累計合約銷售額778.7億元,較2010年同期增長89.2%;累計合約銷售面積1185.6萬平方米,同比增長79.9%。在前10月業績數據保持穩定大幅增長的同時,恒大已經提前兩個月完成了此前制定的2011年度700億元銷售目標,恒大總裁夏海鈞在業績發布會上表示,公司實際上從7月份開始就對銷售均價進行調整,有效清理了在售的積壓尾盤,使目前的銷售存量保持良性的增長。
《每日經濟新聞》記者此前了解到,此前,恒大內部其實已經將年度銷售目標調高至1000億元,對已經提前兩個月完成700億元銷售的恒大來說,在接下來的時間里,是否有意提高銷售指標?
恒大集團董事局主席許家印對此的回應是否定,許家印表示,未來的銷售計劃的調整要考慮到已經完成的銷售業績、現金流狀況等因素,但可以確定的是“調高銷售計劃是不可能的”。
業績增長或降速
提前兩個月完成年度銷售目標,在房地產調控趨緊的市場大勢下,恒大的業績堪稱“亮麗”。
《每日經濟新聞》記者綜合其他已經公布10月業績的龍頭房企數據得知,在全年目標的完成進度、前10月總銷售面積和銷售額同比增長率方面,恒大都位居第一位。
恒大的高速增長似乎一直在延續,公開資料顯示,恒大在港上市的2009年即完成全年303億元的銷售額,同比激增4倍,而從2010年到今年前10個月,恒大用了22個月的時間就實現了銷售額翻番,恒大是否會繼續這樣“神奇”的增長?
“公司發展到一定程度,要繼續保持之前的高速增長是不現實的”,地產專家韓世同(博客)指出。
許家印對媒體表示,公司以后很難再出現像現在這樣超過80%的增長速度。瑞信對此評論稱,在調控環境及入市氣氛持續疲弱的情況下,料其11月及12月銷售將放緩,明年合約銷售按年仍可有20%增長。
行業性轉型來臨
“今年下半年不購買新的土地,以前跟蹤一兩年的項目會購買,但不會像以前那樣一下買十幾塊、二十幾塊地。這是原則性的,不會隨便改變。住宅地產不買了,商業地產更不買了”,對于恒大接下來的拓展計劃,許家印的回應或許暗示著恒大即將“換擋”減速。
無獨有偶,此前萬科董秘譚華杰在接受采訪就曾表示,盡管萬科目前的資金較為充裕,但公司對獲取項目仍將保持審慎的態度。2010年萬科以1081.6億的銷售業績成為國內首家銷售金額突破1000億的房地產企業,但就在此時,王石卻對萬科2011年的銷售業績下了“不準超過1400億元”的死命令。
“恒大前幾年一直保持持續高速增長,從今年起,恒大進入穩定增長期”,許家印如是表態。
在地產專家韓世同看來,萬科和恒大的選擇“十分明智”。韓世同表示,對于萬科和恒大來說,公司規模已經發展到相對較高的程度,如果繼續保持此前的高速發展,無疑會給自身太大的壓力,以目前的市場形勢來說,調低銷售目標也是比較明智的做法,與此同時,經歷了一段高速的“粗放式”發展期,房地產企業正好可以借此機會進行一些內部管理的提升,而不再把目標僅僅盯在銷售業績上。
銷售播報
北京近半月零簽約
在各地房價松動之下,追漲殺跌的持幣待購風越刮越烈。
北京市房地產交易管理網上的數據顯示,11月上半月,北京商品房住宅項目零簽約。
京城半月無簽約
北京市房地產交易管理網上的數據顯示,11月上半月,北京共有13個商品房住宅項目入市銷售,包括遠洋天著景園、世華泊郡家園、清河嘉園等,合計提供4014套住宅量。不過截至15日,所有項目的簽約率皆為零,且僅有14套預定量,占比近0.35%。
記者發現,13個入市商品房住宅項目中,朱雀門家苑、潤西山苑、翡麗華庭、遠洋天著景園等樓盤預售均價在每平方米3萬元以下,其余樓盤預售均價基本在每平方米2.5萬元以下,屬于典型的剛需盤,其中北京密云樓盤中加錦園的預售均價更是低至8500元/平方米。
對此,北京中原三級市場研究部研究總監張大偉向記者分析說,各種地產調控政策疊加后,目前的購房資格審核手續更復雜,因此對北京市房地產交易管理網上所反映出的簽約數據會有一定的影響。4014套房源大批量入市銷售,預訂套數僅為入市房源零頭,且偌大的京城半月簽約量為零,這折射出京城樓市的成交清淡已到極點。
而對于成交的深度僵持,張大偉主要認為基于兩點:首先,北京限購令已實施近一年半,“三有”人群日益被稀釋;其次,目前不管是媒體還是業內,基本形成了房價將下降的輿論環境,導致購房者持幣待購。
對于持幣待購風的盛行,著名財經評論員葉檀近日在一個財經論壇上說,貨幣長期超發背景下,時下中國的住宅已被炒作成一種投資品,這也就意味著這個投資品市場中的人同樣遵循一個投資規律:追漲殺跌,即在房價上漲時,大家都爭著去買;在房價松動或下跌時,大家都開始觀望不肯出手,以持幣在手。
庫存疊加
北京中原的統計數據顯示,截至日前,年內北京共新增135個新建期房住宅項目,房企向政府部門申請到手的預售許可證共有180次,合計供應56729套房源,供應面積高達727.41萬平方米,但簽約量僅為23878套,平均簽約率為42.1%,創造了歷史同期新低。
伴隨成交清淡,京城樓市庫存量不斷疊加。機構統計數據顯示,北京加強版限購令落地生效的2月17日,北京一手住宅庫存量為92900套,而到了本月9日,庫存量已疊加至120411套,期間新增庫存量27511套,增長近30%。
今年以來北京供應的郊區化趨勢日益明顯,導致北京郊區庫存壓力極劇加大。比如在新增積壓的27511套住宅庫存量中,大興、通州、昌平、順義、房山等5個郊區縣就占近2萬套,占比近73%。5郊區縣庫存量在北京全市的庫存量占比過半,郊區去庫存化壓力更嚴峻。
想認識全國各地的創業者、創業專家,快來加入“中國創業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