盡管存在資源約束,但創業者并不會被當前控制或支配的資源所限制,成功的創業者善于利用關鍵資源的杠桿效應。
利用他人或者別的企業的資源來完成自己創業的目的:用一種資源補足另一種資源,產生更高的復合價值;或者利用一種資源撬動和獲得其他資源。
其實,大公司也不只是一味地積累資源,他們更擅長于資源互換,進行資源結構更新和調整,積累戰略性資源,這是創業者需要學習的經驗。
對創業者來說,容易產生杠桿效應的資源,主要包括人力資本和社會資本等非物質資源。
創業者的人力資本由一般人力資本與特殊人力資本構成,一般人力資本包括受教育背景、以往的工作經驗及個性品質特征等。
特殊人力資本包括產業人力資本(與特定產業相關的知識、技能和經驗)與創業人力資本(如先前的創業經驗或創業背景)。
調查顯示,特殊人力資本會直接作用于資源獲取,有產業相關經驗和先前創業經驗的創業者能夠更快地整合資源,更快地實施市場交易行為。
而一般人力資本使創業者具有知識、技能、資格認證、名譽等資源,也提供了同窗、校友、老師以及其他連帶的社會資本。
相比之下,社會資本有別于物質資本、人力資本,是社會成員從各種不同的社會結構中獲得的利益,是一種根植于社會關系網絡的優勢。
在個體分析層面,社會資本是嵌入、來自于并浮現在個體關系網絡之中的真實或潛在資源的總和,它有助于個體開展目的性行動,并為個體帶來行為優勢。
外部聯系人之間社會交往頻繁的創業者所獲取的相關商業信息更加豐裕,從而有助于提升創業者對特定商業活動的深入認識和理解。
使創業者更容易識別出常規商業活動中難以被其他人發現的顧客需求,進而更容易獲得財務和物質資源--這正是其杠桿作用所在。
想認識全國各地的創業者、創業專家,快來加入“中國創業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