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呂梁山的農民王小幫則展示了一條返鄉農民工的電子商務之路。2006年以前,王小幫是一名北漂農民工,返鄉之后,王小幫開始通過淘寶網店銷售山里的土特產,如紅棗、核桃、黃豆、小米、苦菜、土豆粉條等呂梁特產,網店既滿足了消費者對綠色食品的需求,又為當地的農產品打開了銷售渠道。如今,王小幫的網店已經達到四皇冠,雇傭客服11人,年營業額超過200萬元,成功推動了當地山村經濟的發展。
河南焦作的返鄉研究生杜千里開辦的“太行山山之孕土特產”網店,則把太行山區的野生藥材,綠色雜糧,野生核桃、紅棗、山楂等健康食品通過互聯網銷售出去,2010年網店銷售收入達到100萬。在網店的支持下,當地山民們的收入大大改善。杜千里希望在5年內能達到千萬級的年收入,給山民們更高的收入。
當然,一些新的電子商務平臺也嶄露頭角。福建南安的蘭田村推出農村信息化綜合服務平臺“世紀之村”,該平臺具有27項系統、500多個功能模塊,內容涵蓋了農村電子政務、農村電子商務和農村信息社區,已在福建近8000個村建立信息服務點,創造了數萬個就業崗位,月交易額上億元,開創了全新的“智慧新農村”發展模式。
與會專家認為,中國農業問題關鍵在于“小農戶與大市場”的矛盾,農民雖然在多方面努力地去適應市場的需要,但在銷售方面顯然與市場經濟的要求相去甚遠,只能被動地等待市場的選擇,第三方電子商務平臺則為解決農產品的流通問題提供了廣闊的空間。“在發展農村電子商務中,必須充分發揮第三方中介平臺的作用。”社科院信息化研究中心主任汪向東表示。
農村都市化前景可期
社科院信息化研究中心認為,農村電子商務對促進我國“包容性增長”提供了借鑒。只要激發了農民的內在積極性,電子商務和他們的利益掛了鉤,人人都可以包容在“兩化融合”的過程中。
這種效應使得“農村都市化”的暢想成為可能。以沙集鎮為例,和全國許多地方的農村一樣,大量年輕人外出打工曾經是沙集鎮的常見現象,大量“空巢”家庭的出現,帶了社會倫理等諸多方面的問題。而農村電子商務的崛起,吸引了眾多外出打工農民和大學生返鄉創業或就業,農村“留守”問題迎刃而解,鄉鄰之間的關系也更加安定和諧。根據沙集鎮派出所提供的數據,東風村自2008年起,治安案件數量明顯減少,打架、偷盜等治安案件已經銷聲匿跡。
農村都市化對于中國經濟的發展方式有著重要意義。阿里巴巴集團董事局主席兼首席執行官馬云指出,50年前,沃爾瑪在美國二三線城市建立了大量商店,推進城鎮化,刺激了美國內需發展。馬云認為,中國則應該迅速讓中小城市和農村居民擁有電腦,讓那里的老百姓享受和一線城市一樣的購物快樂,形成真正的農村都市化。
農村電子商務的熱度正在逐漸升溫。本次會議,包括農業部、國家工商總局、工信部、國家信息化專家委員會等政府機關代表也到場參與分享。在政府、農村網商、第三方電子商務平臺的三方合力下,農村電子商務正呈現出加速發展的態勢。
想認識全國各地的創業者、創業專家,快來加入“中國創業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