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部18日印發《醫療器械科技產業“十二五”專項規劃》,指明“十二五”期間醫療器械產業的重點產品方向、重點布局任務和政策保障措施,預期“十二五”期間拉動新增醫療器械產值2000億元,形成8-10家產值超過50億元的大型醫療器械產業集團;有效滿足基層醫療和常規診療需求。
扶持產業龍頭
扶持大型醫療器械龍頭企業成為重點任務,《規劃》表示,“十二五”期間科技進步和示范應用帶來的新增醫療器械產值將達2000億元,形成8-10家產值超過50億元的大型醫療器械產業集團,出口額占國際市場總額比例將提高到5%以上。
在產業目標方面,《規劃》將重點支持10-15家大型醫療器械企業集團,扶持40-50家創新型高技術企業,建立8-10個醫療器械科技產業基地和10個國家級創新醫療器械產品示范應用基地,完善產業鏈條,優化產業結構,提高市場占有率,顯著提升醫療器械產業的國際競爭力。
在產品目標方面,創制50-80項臨床急需的新型預防、診斷、治療、康復、急救醫療器械產品,重點開發需求量大、應用面廣以及主要依賴進口的基礎裝備和醫用材料,積極發展慢性病篩查、微創診療、再生修復、數字醫療、康復護理等新型醫療器械產品。
為此,《規劃》表示將優化產業環境,改善創新產品應用環境、企業融資環境,促進企業創新;優化產業結構,完善產業鏈條;促進產業集聚發展;優化貿易政策,擴大國際市場份額。推進企業兼并重組。
此外,將強化創新引導,以企業為主體,加大國家科技引導投入,統籌多渠道資源,多種資助模式相結合;加強部門聯合、軍民結合,鼓勵國際合作;推進產學研醫聯盟建設,促進學科交叉、技術融合和資源整合。完善政策措施,加強多部門協調,完善醫療器械臨床試驗、注冊、監管、定價等相關政策和法規,加強知識產權保護,扶持創新醫療器械產品發展。
基層醫療潛力迎爆發
《規劃》表示,將重點發展基層衛生體系建設急需的普及型先進實用產品,以及臨床診療必須、嚴重依賴進口的中高端醫療器械。對于基礎研究、共性關鍵技術、核心部件和重大產品的創新開發,予以重點投入支持。
據介紹,目前我國基層醫療機構設備配置水平偏低,存在功能少、性能低、不好用、不適用等問題,隨著新醫改政策和擴大內需政策的實施,尤其是對基層衛生體系建設投入的大幅增加,醫療器械產業市場前景非常廣闊。
《規劃》表示,近年來我國醫療器械產業平均增速在25%左右,遠高于同期國民經濟平均增長水平,而同期全球醫療器械產業平均增速約7%。《規劃》提出,到2015年將初步建立醫療器械研發創新鏈,使醫療器械產業技術創新能力顯著提升;突破一批共性關鍵技術和核心部件,重點開發一批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高性能、高品質、低成本和主要依賴進口的基本醫療器械產品,滿足基層醫療衛生體系建設和臨床常規診療需求。
具有完全自主知識產權的醫用超導磁共振成像設備在蘇州在去年5月投產。
想認識全國各地的創業者、創業專家,快來加入“中國創業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