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福記失去認定資格
徐福記為何在著名商標有效期滿前未提出延續申請?昨日,記者就此聯系到徐福記國際集團東莞事業總部品牌媒體公關部相關負責人袁小姐,對方稱該問題由部門主任負責,在留下記者的問題及聯系方式后,對方稱會及時和記者聯系。截至記者發稿時,未收到相關回應。隨后,記者從東莞市工商局了解到,徐福記因為已失去了認定為廣東省著名商標的條件,故未申請延續。東莞市工商局相關負責人稱,商標權是私權,徐福記出于生產經營需要,商標權屬已轉讓給香港公司,根據《廣東省著名商標認定和管理規定》第六條的規定,已失去了認定為省著名商標的條件,故未申請延續。
另外,昨日上午10時,新快報記者致電深圳騰訊公司,下午3時許,公司相關負責人表示,該公司對此事不作回應。
分析
有經濟學教授分析:
企業做得越好“山寨”越多
昨日,記者聯系到經濟學家、中山大學教授林江,他認為“廣東省著名商標”對于企業而言,需求參差不齊。“主要是看一個企業的市場定位,是注重產品還是注重服務,或是產品加服務。注重服務的企業對著名商標需求就會顯得更重要一些。而對于注重產品的企業,則顯得不是那么重要,因為他的產品已經擁有了固定的消費群體,著名商標這個稱謂也就不那么重要了。對于已被注銷‘廣東省著名商標’資格的商標企業,利弊不能一概而論。”林江說。
另一位不愿意透露姓名的經濟學教授分析,對企業而言,利潤是第一位的。企業不再申請延續省著名商標,原因可能有三個:首先是否有省著名商標對企業利潤影響不大;其次,企業業務處于萎縮階段;再次,有些企業本身也不重視商標和品牌。他表示,這種現象說明我們目前市場環境不理想,這是一種反市場的現象。他分析根本原因在于目前市場競爭環境對知識產權保護不夠,“企業在商標上投入了,但是回報不成比例”。
“做得越好‘山寨’越多。”他舉例說,很多企業申請了著名商標,最后都為他人作嫁衣。商標有名氣了,反而被“山寨”了,企業的利潤并沒有增加。基于這樣一種現狀,“很多企業擴張不依靠品牌而是其他因素”。
聲音
廣東省政協委員孟浩:
不能因為企業沒申請就不管
對于眾多企業未申請延續廣東省著名商標資格,廣州市社會科學院高級研究員彭澎接受新快報記者采訪時表示,沒有延續申請的原因可能有兩個:有關職能部門沒有及時告知,提醒延期;延期的手續太復雜,企業不甚其煩。
他建議,政府應加強服務意識,轉變服務方式,提高服務水平,方便企業申請延續著名商標。“政府要服務企業,手續能簡便的簡便,延續的手續也要簡便。”他強調,沒有違法亂紀、偷稅漏稅等符合條件的企業盡量批準延續省著名商標的資格。另一方面,他認為企業也要重視品牌管理,跟政府管理措施的銜接要做好,企業要不斷反思,“老字號是地方文化的傳承、載體,也是品質的保證。”他強調。
同時,廣東省政協委員孟浩向新快報記者坦承,培養一個品牌不容易,創立百年老字號更不容易。對于82件商標未申請延續,他分析,職能部門宣傳是否到位、企業是否有誤區、是否不知情等都是可能的原因。他也建議,政府部門應該站在社會公眾的角度,從各方面做好宣傳解釋工作,而不能因為企業沒有申請就不管,“從工商管理角度來講,要保護企業的合法權益。”
想認識全國各地的創業者、創業專家,快來加入“中國創業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