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洗冒充干洗”、“衣物保存及洗滌不當”、“洗滌用品安全性存疑”,這一切問題,本來似乎應該同福奈特、普蘭德這兩個國內知名洗衣連鎖店品牌絕緣。
但近日第一財經電視記者以務工人員身份,分別到福奈特、普蘭德在北京的一家門店調查二十多天,發現上述問題不僅大量存在,而且觸目驚心——衣物不僅幾乎全都是水洗,而且保存極差,洗褪色了染一染掩人耳目,單件收費卻十倍于洗滌成本。
昨日夜間,“福奈特”品牌的擁有者——北京福奈特洗衣服務有限公司媒體關系負責人陳建軍先生對本報記者表示,該公司已經注意到第一財經電視所曝光的有關該公司門店的情況,公司將于今日做出解釋。
干洗的“神話”
作為直接影響衣物養護、間接影響穿著者健康的行業,洗衣店工作人員應該符合一定的健康和技術要求。但記者到普蘭德雙井橋門店求職,只打了一通電話就完成了入職程序,既沒有做體檢,也沒有經過衣物洗滌技能方面的培訓,就很快上崗了。
按照常識,一個清洗污垢的地方,本身應該是比較干凈整潔的。但記者在普蘭德門店看到,顧客送來的衣服,常常隨手被扔在地上。而在店后面的洗衣房里,洗衣設備銹跡斑斑,洗衣房角落臟亂不堪,洗衣機里的水都發黑了,仍在反復使用。
顧客來洗衣店,往往是因為高檔衣物需要干洗或專業洗滌,但具有諷刺意味的是,衣物到了這里,一下子都成了“衣無貴賤”。記者發現,一些國際名牌的衣物,在這里也被扔在地上任人踩踏。同這些奢華衣物“并肩享受”同樣待遇的,還有理發店的毛巾、沙發套,床單,被罩,甚至是沾滿動物體毛的寵物墊。
在記者調查的另一個洗衣店——福奈特嘉銘桐城門店,店里的員工直言,曾把自己的鞋放到洗衣機里洗過。
干洗會不會好一點呢?記者了解到,顧客送來洗衣店的衣物,大多都是在家無法清洗,需要專業的干洗服務的。但從記者在兩家門店的觀察來看,洗衣店所謂的“干洗”,九成都是水洗的。
如果有經驗的顧客看出來衣物有水洗痕跡,福奈特門店的負責人便會說,這是福奈特用“專業”去漬劑、輔助劑“特殊護理”后的痕跡。但實際上,所謂的“專業”去漬劑、輔助劑,無非是超市里最普通的洗衣粉、超能皂等等。
衣物損傷“移花接木”
“越是不懂洗滌的,越是什么都敢洗;越是懂的,越干這一行就越心虛。”這是普蘭德門店一名干了6年的老洗衣工的感慨。
記者發現,很多拿到手看似完好的衣服,早已遭到不同程度的損壞,顧客之所以不容易發現,是因為在交貨前,衣物已經經過了各種手法的“移花接木”。
例如普蘭德門店里有一條褲子,由于水洗工在去漬過程中過多使用了化學藥劑漂色,導致有一塊發白褪色了,該店負責人趕緊叫來了染色廠工人,試圖染回原色。
類似的事情,在福奈特門店也是司空見慣。該門店一名員工對記者坦言,如果把顧客的衣物洗串色褪色了,不必送到染色廠,他自己就能染。
除了這些技術失誤導致的問題,洗衣店的硬件也讓顧客的衣服“很受傷”。按照福奈特連鎖店的規矩,所有衣物熨燙完后,都要經過去毛球處理。而在記者工作的這家門店,用于去毛球的都是街邊攤10元錢就能買到的去毛器。記者用自己的一撮頭發做實驗,剛剛送到去毛器“嘴邊”,頭發就已經被“吃”掉了一半。這樣鋒利的去毛器,對羊絨衫等細膩織物的表面可能會造成損傷。
想認識全國各地的創業者、創業專家,快來加入“中國創業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