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同仁堂
北京同仁堂是中藥行業著名的老字號,創建于清康熙八年(1669年),自雍正元年(1723年)正式供奉清皇宮御藥房用藥,歷經八代皇帝,長達188年。
目前,同仁堂已經形成了在集團整體框架下發展現代制藥業、零售商業和醫療服務三大板塊,配套形成十大公司、二大基地、二個院、二個中心的“1032”工程,其中擁有境內、境外兩家上市公司,零售門店800余家,海外合資公司(門店)28家,遍布15個國家和地區。
昨天,同仁堂集團宣布,去年下半年開始的加盟店清理完成,現在1500多家藥店都由同仁堂控股或直營,集團并派出了經營、質量和財務人員,進行質量把控;同時,還進行了原料、物料等源頭上的質量把控,杜絕了對品牌信譽的隱患,承諾將為百姓提供放心藥。
>>焦點
加盟店清理完畢
昨天,同仁堂集團工程師田瑞華介紹,現在1500多家藥店,是幾十年前就開始創立的,一度經營形式各種各樣,合資、獨資、加盟都有,其中加盟店同仁堂是不參與直接管理的,只是授予品牌。
去年,一家加盟店被曝光違規向外籍游客出售無批準文號高價藥,引起社會廣泛關注。去年下半年,同仁堂集團停止所有新項目審批,拿出6個月時間,集中精力進行全面整頓。迄今,完成了對商業加盟店和涉及接待旅游團體藥店的治理整頓。除南城天匯藥店進行摘牌處理外,46家加盟店被清理整頓,其中,對7家不符合同仁堂品牌和文化要求的藥店終止了加盟合同,將其余38家加盟店重新組建為18個合資控股子公司。
鑒于即便是控股情況下,也有其他股東方人員參與藥店的日常經營情況,同仁堂集團派出了經營管理、質量把控和財務人員到控股藥店,并簽訂品牌保護協定。
>>質量
從源頭抓藥材質量
2011年是“十二五”開局之年,也是同仁堂集團的“創新發展年”,全集團實現銷售收入163億元,實現利潤總額13.16億元,創歷史新高,均實現同比增長26%。
不過,同仁堂在業績增長的同時,更下了很大力氣去抓質量。“原來,我們的牛奶(輔料的一種)是從超市買的,”同仁堂集團黨委副書記陸建國介紹,“現在我們與三元溝通簽訂了直接供貨協議,”此前,由于集團一年的牛奶需求量也就200斤左右,三元是不直接供貨的。
據介紹,同仁堂集團各工業單位根據相關國標、行業或企業標準建立修訂了74個輔料、110個原料、71個成品的質量標準,做到了工業物料質量控制標準的全覆蓋。商業單位對全部556家供應商的資質、上千個藥品和其它商品的質量進行了檔案審查。
>>責任
向海外傳播中國文化
“同仁堂”作為一個老字號,既是經濟實體又是文化載體,肩負著發展經濟與傳承文化的雙重使命。
陸建國介紹,同仁堂集團以國家漢辦遍布全球的孔子學院為平臺,加大海外中醫藥文化傳播力度。集團全年通過開展國際交流和跨文化傳播活動,組織了多形式、多頻次的外部授課,受眾超千余人。
而且,在店面方面,同仁堂集團海外店面也超過了64家,一些中國特色中藥的海外銷售,讓境外人士了解到中國中藥的神秘與奇效。
2011年,同仁堂集團命名并聘任了第二批共13名同仁堂大師,在國藥(香港)集團試點聘任了5位海外大師,積極開展海外師徒傳承教育項目,實現了人才培養由傳統的技能型傳承向技能型與文化型傳承相結合的轉變,并以之為文化傳播的著力點,集中宣傳了同仁堂的品牌和企業文化。
想認識全國各地的創業者、創業專家,快來加入“中國創業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