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產成本不到百元申報奢侈品牌
記者了解到,從2009年迄今,茅臺集團已連續三年向發改委申報奢侈品牌,但卻一直未能如愿—發改委不批準。
2010年4月,一瓶1980年產的茅臺拍出800多萬天價后,市場傳出飛天茅臺三年內零售價或將超5000元/瓶,并在兩年內向相關的國際評選組織申報“奢侈品資格”的消息,茅臺集團總經理辦公室相關負責人表示不清楚此事。“茅臺不做奢侈品。”貴州茅臺酒廠集團董事長季克良(現為名譽董事長)當時亦稱。
據《2011中國奢侈品報告》顯示,消費者認為中國最有可能誕生奢侈品的行業,為白酒、服飾、腕表、珠寶、香煙、茶葉、瓷器、香水、家居和工藝品等,茅臺位于10大最有希望品牌名單之首。
記者了解到,關于茅臺申報奢侈品牌的事情,在貴州省政府高層,在仁懷和茅臺鎮釀酒行業人員中,很多人都清楚這件事情。實際上,茅臺走奢侈品牌之路是季克良在位時制定的戰略決策。
去年底,茅臺集團旗下貴州天朝上品酒業(國際)運營管理有限公司董事袁進對茅臺漲價突破2000元每瓶時如是說:“這還不算什么,3年內飛天茅臺零售價或突破每瓶5000元。兩年后,茅臺還將向國際評選組織申請‘奢侈品資格’,屆時將成為國際奢侈品。”
至于茅臺為何堅持走“奢侈品牌”的高端路線,據貴州省發改委的一位內部人士對時代周報記者分析,茅臺的計劃是要在“十二五”末期,茅臺酒和新酒產能達到4萬千升/年、實現工業總產值500億元,但挑戰也非常大,但如果能申報奢侈品牌成功,完成這一計劃就易如反掌,因為只要奢侈品牌立項獲得通過,茅臺就可以名正言順地漲價,價位很可能在3000-5000元之間,甚至更高。
雖然季克良曾表態“茅臺不做奢侈品”,而且還針對茅臺經銷商的漲價一事出臺了限價令。但是,去年底茅臺集團高層出現變動,季克良卸任董事長一職,貴州茅臺集團總經理袁仁國履新成為貴州茅臺集團董事長。業界分析,茅臺可能會繼續堅持走奢侈品路線。
“2012年,我們會繼續申報奢侈品牌,這就叫莊稼不收年年種。”采訪中,茅臺集團一位中層干部告訴時代周報記者。
而據貴州省發改委內部人士對時代周報記者透露,茅臺2011年的那次漲價,茅臺集團對外一直宣稱主要是經銷商的“個體行為”。其實,茅臺在國內成千上萬的大小經銷商,哪有如此強大溝通能力,說漲就一起行動,根本做不到。這位人士告訴記者,2011年茅臺那次漲價,恐怕只是一個開始,一切都因為,茅臺高層早就制定了走中國高端奢侈品牌的路線,茅臺的價格肯定會一路漲下去,絕對不會輕易改弦易轍。
而至于為什么發改委一直沒有批準茅臺成為奢侈品牌,這位人士分析,很可能是因為上面對茅臺的成本和最終實際銷售價格有顧慮,所以一直未獲批準。
但也有業內人士分析,本來茅臺希望低調地在國外申請奢侈品身份,便于在國際零售市場上立足,并不想在國內成為“奢侈品”,因為如果有關部門真因為茅臺變成奢侈品而把它列入超標之列,禁止或者限制政府采購,那對茅臺則是得不償失。
關于茅臺酒的實際成本,時代周報記者從知情者那里了解到,拿53度飛天茅臺為例,依舊按照五斤糧食出一斤酒的比例換算,把包裝和人工等成本全部計入在內,目前,一瓶茅臺酒的生產成本是85元左右,而非某媒體報道的40元。武永義告訴時代周報記者,這個數字基本準確,正負誤差在三五元之間。
中國著名藏酒家、茅臺酒文化的研究者、《茅臺酒收藏》的作者趙晨表示,“茅臺酒以往一直不承認自己是奢侈品,并說要讓所有老百姓能喝得起”。從現在的售價來看,一瓶近2000元的酒,嚴格意義上,也不能算是奢侈品。不過,15年年份酒市場價在8000元左右,80年年份酒達到20多萬元,最貴的甚至達到38萬元,無疑是奢侈品了。而用來拍賣的茅臺年份酒,屢次拍出幾百萬的天價,更是標準的奢侈品。
專賣瘦身自打自假
媒體報道,今年春節前,市場上高檔酒瓶的回收價格也大幅上升,最值錢的當屬茅臺年份酒50年年份禮盒。這款市場售價將近2萬元的白酒,如果包裝完好、防偽涂層沒有刮開,最高能換1200-2000元。而在沿海城市,民間回收價甚至超過4000元。
業內人士告訴記者,這些空酒瓶一大部分流入了造假窩點。“真酒瓶灌假酒,不常喝酒的人根本就喝不出來,更何況酒瓶是真的,防偽涂層都沒涂改過,連廠家的人都辨別不出來,更何況普通消費者了。”
而時代周報記者在采訪中獲悉,2012年茅臺的另一個大動作,就是實施專賣店“瘦身”計劃,目標直指專賣店流出的“假茅臺”。
“專賣店出售假茅臺是已經持續多年的公開秘密。”武永義告訴時代周報記者,在2005年的時候,到茅臺集團批一個專賣店,只要五六萬,而到了2010年,一個專賣店的批文就被炒到1000萬以上,可以說,誰能拿到茅臺專賣的批文,就意味著財富會滾滾而來。問題是,茅臺集團對每個專賣店只能保證每年兩噸酒。兩噸,就是2000瓶茅臺,一個專賣店一年如果只賣這2000瓶,恐怕房租都成問題,別說那1000萬買來的專賣批文了,所以不賣假茅臺無法生存。
“不僅是專賣店售假,市場流通的‘茅臺’,真貨連10%都沒有。”武永義告訴時代周報記者。
2010年,某局局長知道武永義是識別茅臺的“大師”,特請他到其家中,讓武永義幫忙辨別他自存的70件“茅臺”的真偽度。
“我只看了幾件后,就告訴他,能處理就盡量處理吧。”武永義說,“我敢說,省委書記這個級別的,能喝到一半的真茅臺就不錯了。”
顯然,茅臺集團也意識到了“假茅臺”對品牌的危害,于是茅臺高層決意打假,2012年“瘦身”專賣店正是劍指“假茅臺”。時代周報記者了解到,茅臺專賣店的這次“瘦身”,全國只保留200家專賣店,全部是茅臺集團自己派出,以期從根本上杜絕專賣店出售假茅臺的事情一再發生。
日前,劉自力撰文提出,貴州茅臺要組建大茅臺集團,可擇優在仁懷,乃至遵義地區重組一批酒類企業,實現外延式擴展;此外要抓住機遇在境外上市,通過資本市場來提升集團的經濟實力;要多元化發展,介入房地產等行業,做大茅臺集團公司,努力創造條件,實現習酒公司的獨立上市。
媒體評價,這是劉自力2010年5月從習酒董事長轉任茅臺股份公司總經理,又擔當集團總經理后第一次完整地公開闡述對茅臺集團發展的設想。
時代周報記者獲悉,“兩會”過后,茅臺集團將正式進軍房地產。茅臺集團內部員工告訴時代周報記者,茅臺集團邁進中國房地產市場這一舉措,已得到貴州省的高層領導支持。
而據媒體3月12日報道,貴州茅臺酒廠有限公司已經收購一家房地產公司,并且已經開始儲備土地。
報道稱,房地產市場并不是貴州茅臺唯一的目標,以后茅臺還將在能源、礦產、金融等領域進行投資,收購房地產公司只是貴州茅臺新一輪多元化投資的開始。
今年1月,貴州省提出了組建“大茅臺集團”,實現“千億茅臺”的目標,要求茅臺在“十二五”計劃末期銷售額達到500億元,“十三五”計劃末期收入達到1000億元。目前,整個茅臺集團的年銷售額只有200多億元,與貴州省的預期相距甚遠。
想認識全國各地的創業者、創業專家,快來加入“中國創業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