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關鍵時刻:2001年9月11日,美國紐約遭受巨大的恐怖襲擊。這場從天而降的厄運使得早已存在的互聯網泡沫更加凸顯,本想借互聯網機遇的傳統媒體的老總們發現,他們的夢想很難實現。
關鍵抉擇:2000年1月10日,全球最大的媒體集團時代華納老總杰瑞·李文和互聯網之王美國在線(AOL)的CEO史蒂文·凱斯在美國紐約曼哈頓創造了歷史:將加起來總價值3500億美元的兩家公司合二為一。這意味著:通過旗下擁有的雜志、有線電視及其電影,美國在線時代華納將以月25億接觸受眾這個難以置信的頻次影響著世人的生活。
應對策略:聯合公司將重振股東信心作為公司的首要任務。李文說,“我是CEO, 重振公共信心是重中之重,我不在乎別人的說三道四”。李文的做法是著手實現他多年的愿望,收購AT&T電纜業務,從而使時代華納的電纜業務版圖覆蓋全美1/4國土,史蒂夫·克茲對這個舉措并不贊同。在這種情況下,李文一意孤行,他沒有通過董事會便自行其是。
策略結果:這種不和諧之舉成為壓垮聯合公司的最后一根稻草。2001年12月5日,李文憤然辭職。2002年4月,公司宣布其債務高達280億美元,聯合公司開始走向沒落。2002年7月, 美國在線時代華納(AOL Times Warne)的股票價值降至8.7美元,而僅在一年前的5月,該聯合公司的股票價值還是56.60美元。2009年底,美國在線和時代華納分拆,一場美國式的肥皂劇宣告結束。
同樣是那個老頭泰德·特納, 在美國在線與時代華納合并之初,作為時代華納最大的個人股東和新集團的副董事長,興奮地將此舉給他帶來的新鮮感和刺激感,比做他老人家42年前首次歡愛時那種令人心動與妙不可言的感覺。而合并后3年所經歷的股價狂瀉,使他這個最大的個人投資者損失慘重,他氣得站在大廳里當眾罵娘。曾經前景燦爛、被世人譽為“傳統和現代相結合”的美國在線與時代華納的創世聯姻,現在能夠起到的作用僅是警示后人。
蒙娜麗莎微笑的背后
也許蒙娜麗莎在她那迷人的微笑后, 藏著許多別人不知曉的事情。那是1999年的秋天,一群互聯網和傳媒的大佬們來到了法國巴黎的盧浮宮,他們選定這個地方作為《第一屆全球企業電子商務對話》的會址。這樣的安排肯定與他們此時的雄心壯志相契合:為電子商務創立標準。此時,兩個重磅級人物格外顯眼:一個是全球最大媒體公司——時代華納CEO杰瑞·李文,另一個是互聯網之王——美國在線董事局主席史蒂文·凱斯。兩位在會上談話投機,他們的偉大思想也令人回味。他們相信,企業應當是價值導向,而不僅僅追求利潤。“我們倆在盧浮宮會議上只字未提合并的事”,李文后來對《新聞周刊》說。盡管兩個人當時談話熱烈,但是,他們之間早已存有一種不可名狀的緊張感。1999年初,凱斯施壓立法者強迫AT&T、時代華納電纜部和行業里的其他企業動用他們的數據線纜承載美國在線的寬帶服務。凱斯的咄咄逼人和狂妄自大引起眾怒。“這個家伙,我對他不感冒!”李文談到凱斯時說。
然而,也就是3個月后的2000年1月10日,李文和凱斯在曼哈頓面對電視鏡頭,做了名垂千史的宣布:兩家總市值達3500億美元的公司合而為一。美國在線加時代華納,組成一個足以影響全球億萬人生活的巨擘。他們的雜志、有線電視和電影,每月能夠觸達百姓25億次。美國在線欲將開足馬力,將舊媒體帶入互聯網時代。按照公司高層的預言,僅第一年,他們就能夠從400億美元的銷售額中賺取至少30%的利潤。這一數字令人眼暈。“我們將成為全球前5”,李文說。泰德·特納是時代華納最大的個人股東和新集團的副董事長,他也看好這個交易。
但是,僅僅過了3年,在美國在線時代華納舉行的記者招待會上,這些豪言壯語便全無蹤影。就連坐在主席臺上的人中,也沒有了杰瑞·李文。數月前他就辭職了。凱斯,這位讓他的合作伙伴很不感冒的家伙,也是灰頭土臉的提不起精神來。
這次招待會的主持人是非洲裔美國人理查德·帕森斯,作為新任命的CEO,他將為美國在線時代華納開啟一個新的戰略:創建一個“真正的美國在線”,在這里,消費者將為在線使用時代華納的內容再付一次錢。事實上,這樣做完全顛覆了公司合并的初衷,現在已經不是新媒體帶動舊媒體,而是舊媒體在重新塑造新經濟體。帕森斯的原則是“少說多做”。總之,公司開始走回頭路,因為3年來,新媒體沒有證明他們能夠養活自己。聯合公司的股票,2001年5月最高值是56.60美元,在經歷了2002年7月的最低值8.70美元后,暫停在16美元的交易價上。隨著股值狂瀉,聯合公司的市值蒸發掉了2800億美元。更火上澆油的是,公司面臨著美國證券交易委員會和司法部對其財會作假的深入調查。
其實,美國在線時代華納的股價拾級而下很容易得到解釋。兩家公司洽談合并的當口,恰逢互聯網泡沫經濟破滅。另外,沒有哪個預言家可以預料到“9·11恐怖襲擊”。誠然,這些都是導致公司迅速頹敗的因素。其實, 美國在線時代華納真正的問題出在根上。詳盡研究兩公司核心人物的當時一系列關于重建和合并的訪談,不難得出他們為什么會有這么多失誤的結論:凱斯和李文兩人和他們所代表的兩個公司,完全不適于婚配。抽象意義上的新舊媒體的合并恰逢其時也僅是表面現象。兩公司從合并伊始就很混亂,使得這樣的合并難以成功。交易結構互不兼容,公司本身也互不匹配。他們強行拉郎配,除了說明他們急于歷史留名外,別無理由。
想認識全國各地的創業者、創業專家,快來加入“中國創業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