繼昆明理工大學被曝光“建蓋五星級酒店”后,最近云南農業大學又曝出“驚現五星級酒店”。校方回應稱:該酒店并非五星級,是采取BOT模式引進企業管理和投資建設的學院綜合樓,有效整合社會資源實現了“共贏”。記者調查了解到,高校頻現“五星級酒店”背后其實暗藏著一個監管的灰色地帶。
校方稱不是酒店是學院
有關云南農業大學新校區內有一個“晟世仟和”五星級酒店、裝修豪華的消息日前引發社會關注,許多人認為大學內不該建蓋如此奢華的酒店。
許多網友對今年2月昆明理工大學被曝光的“建蓋五星級酒店”一事仍記憶猶新:同樣是高校,同樣是建蓋豪華酒店,同樣是引發了聲討……為何企業與高校頻頻以這種方式合作?
盡管對外宣傳是酒店,樓頂也豎著酒店的名字,但云南農業大學宣傳部新聞中心嚴明杰15日接受記者采訪時認為,這里不是酒店而是云南農村干部學院,“沒有進行過星級評定,只是建設標準高,說五星級是假新聞。”他介紹,云南農村干部學院是2009年經云南省委、省政府批準設立的,培訓各縣分管農業的副縣長、涉農的副局長、鄉鎮長、村級農村干部、農村實用技術人才、大學生村官等。由于培訓任務重,條件又跟不上,才決定建設云南農村干部學院綜合樓。
校方回應稱:學校創新建設方式,采用BOT模式,不花國家資金,在廣泛考察和深入研究的基礎上,引進晟世仟和商貿有限公司,投資建設學院綜合樓,并做好綜合樓的后勤服務管理工作。根據相關協議,晟世仟和商貿有限公司在做好學院后勤服務保障工作的同時,可對社會開展有償經營服務活動,以回收投資建設成本。
那么,這種“校企合作”又有何玄機呢?從嚴明杰的談話中不難窺見一二:“土地是學校的,也就是國家的”,是“以培訓綜合樓的項目進行建設、審批”。而晟世仟和酒店總經理助理陸于弘也承認:“酒店是以學院的名義審批、規劃的”。但對于具體投資數額、預計多長時間收回成本、合作期限等問題,兩人均表示“不清楚”。
“說白了就是鉆政策空子”
對此中國商業法研究會秘書長李業順分析,高校之所以頻現高檔酒店,無非是各取所需:企業建蓋酒店必須購買商業用地,還要通過招拍掛的程序,手續復雜、成本高;學校既能提供土地,在規劃審批時用學校“XX樓”“XX中心”的名義也更容易通過。“說白了就是鉆政策的空子:既然是酒店,就該占用商業用地而不是學校的教育用地。如果是學校教學樓,就不該對外以酒店名義進行宣傳。這其實是一個監管的灰色地帶。”
記者發現,云南農業大學和昆明理工大學在就五星級酒店一事應對輿論方面可謂“異曲同工”:都否認是五星級酒店;都說建蓋酒店是為了學術、培訓等需要;都稱建設資金沒有花國家和學校的錢,是通過市場方式籌措資金……但這樣的解釋,似乎公眾并不“買賬”。
采訪中,記者了解到,不少人并不了解學校建“五星級酒店”的資金來源。李業順說,在高校資金等教育資源的使用上,要看教學、學生是否需要這樣的酒店。“現在一些大學食堂變身高檔餐廳,做出了鮑魚海參;大學招待所變身高檔酒店,其實都是利益驅使。”
想認識全國各地的創業者、創業專家,快來加入“中國創業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