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旦轟然墜地,動靜最大的肯定是那些驚世駭俗的建筑,而中國開發商和資金充裕的跨境機構投資者則似乎是在嘲笑世俗,全球旅游市場在他們看來,也只不過是面向福布斯億萬富豪的利基市場罷了。
國際酒店企業正斥巨資用超現代化酒店裝飾中國的海岸,使其讓人聯想起迪拜的天際線。不可否認,中國正像其他亞太國家一樣日漸富裕起來。但中國人有沒有足夠的可支配收入來供他們年復一年地在南海邊上的五星級豪華酒店里旅游度假呢?富裕的日本人可不可能厭倦了夏威夷和澳大利亞游,轉而前往三亞品,在餐后品上一杯云霧繚繞、如夢似幻的雞尾酒?精致細膩的美食加上海灘邊的中國調酒師,不亦樂乎。
喜達屋酒店及度假酒店國際集團(Starwood Hotels and Resorts Worldwide)不過是在跟著錢走,但錢是善變的。2011年喜達屋計劃興建的酒店中有61%將坐落在亞太地區,猜猜有多少將位于中國?近50%。據該公司2011年的年度報告,去年,喜達屋28%的管理費用來自亞太地區,33.8%來自美國。
鳳凰島是中國南部城市三亞海岸外的一座人造島嶼。人造島嶼,聽起來是不是很耳熟?
眼下,一大批開發商正在建設一座游艇碼頭以及一座模仿帆船形狀的迪拜阿拉伯塔(Burj Al Arab)的建筑。阿拉伯塔號稱世界第四高酒店,其所坐落的朱美拉島(Jumeirah Island)是地球上最大的人造島嶼。模仿迪拜?這是否不太吉利?但那些大型連鎖酒店似對此不以為意,它們投資正酣,試圖從該地區戴著勞力士、投資著對沖基金以及擁有三處或以上住房的社會頂級人士的旅游消費中分一杯羹。根據業內研究公司深圳華美酒店管理顧問(Hotelsolution Consulting)的數據,2010年1月的酒店經營成本還是每平米1.8萬元人民幣,而如今這一數字已經漲了三倍以上,達到每平米8萬元人民幣。
周二,華美顧問首席知識觀趙煥焱在接受《中國日報》(China Daily)采訪時表示,這并不是因為開發商過度樂觀這么簡單。
“有些時候,他們興建高檔酒店是為了提升同一開發項目中寫字樓和住宅區的售價,”他告訴該報,“而有時則是應當地政府的要求,目的是提升城市形象。這樣一來,即使酒店效益不佳,辦公樓及住宅的銷售和出租帶來的收益也足以彌補損失。
五星酒店能鞏固當地作為旅游勝地的影響力,這一點被地方政府看在眼里,他們有充分的理由鼓勵房地產開發商建設酒店,并吸引國際酒店連鎖來運營這些地產項目。但游客會不會紛至沓來呢?
趙煥焱表示,2011年,阿姆斯特丹、柏林、漢堡、慕尼黑和巴黎的酒店入住率為75%左右;倫敦為85%。中國三、四、五星級酒店的入住率在60%左右。中國與富裕的西方國家還相去甚遠。它的目標消費者應是澳大利亞、日本等亞太地區的客戶,只有在這個范圍內,游客坐飛機往返的耗時才不至于吞沒度假時間。
中國旅游研究院的旅游經濟學專家魏小安在2011亞洲酒店論壇上表示,中國酒店業泡沫已初現端倪。“城市酒店商務酒店肯定是結構性過剩,但主題文化酒店、度假酒店和經濟型酒店應該是未來三個比較好的投資領域。”他表示。
再回到迪拜。進入新世紀后的大部分時間,迪拜開發商都忙于建造世外桃源般的地產項目,以供富有的吟游藝人、阿拉伯的基金經理以及當地的酋長們消遣享受。而上周有經濟數據顯示,迪拜至今仍未從2009年的房地產泡沫破滅中恢復過來。
迪拜激進的建設熱潮導致供過于求,至今仍有成千上萬新的住宅和商業地產單元有待進入迪拜房地產市場。價格較2008年已經下跌了近70%。迪拜太小,所處的地域不夠西方化,沒人愿意在這里肆意享受沙灘時光;歐洲人的家門口就是地中海;而對于美國人而言,除非他們被派在中東工作,否則寧愿將旅游預算花在嘉年華郵輪、迪斯尼度假上,或像自助游愛好者,花幾天時間在亞馬遜叢林搜尋水怪,再到巴西弗洛里亞諾波利斯(Florianopolis)派對狂歡,暢飲卡依冰林雅(caipirinhas)。
話題回到三亞,那里的政府官員正在試圖將海岸線變成中國的里維埃拉。計劃興建的五星級度假酒店數達40家,全部散落于海棠灣綿延19公里的沙灘海岸線上。據報道,其中一半將于2015年前開門營業,使當地的酒店數量幾乎翻番。
想認識全國各地的創業者、創業專家,快來加入“中國創業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