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大豆加工業是一個令人費解的行業,2009年以來,大量的企業只有一半的開工率,大豆加工的行業利潤率整體上逐年走低,5%左右的利潤率只有頂尖企業才能實現,但是海關總署的數據顯示,中國還在貪婪地大量吃進國際市場上的大豆。今年1~6月,中國累計進口大豆2905萬噸,同比大幅增加22.5%。
一邊效益不佳,一邊大量進口,這種悖論的背后是中國大豆加工業在過去數年發生的結構性變化。
央企大躍進
中糧集團有限公司(下稱“中糧”)、中國中紡集團公司(下稱“中紡”)、中國儲備糧管理總公司(下稱“中儲糧”)三家中字頭央企是過去數年中國大豆加工業市場最耀眼的明星。
截至2008 年底,根據中紡披露的數據,國內年加工大豆能力超過8700 萬噸,3年后,來自企業和研究機構的人士告訴本報記者,國內大豆加工能力超過1億噸,新增加的1300萬噸左右的大豆加工產能,主要來自于中糧、中紡和中儲糧。
在三大央企中,中糧大豆加工能力增加最多。2009年9月,公開資料顯示中糧的大豆壓榨能力為480 萬噸;2010 年,中糧大豆加工能力增加至800 萬噸。到今年5月,中糧油料加工能力達到1064 萬噸。
油料一般包括大豆和油菜籽,業內人士告訴記者,近幾年國內食用油加工企業上馬的油菜籽壓榨設備也可以用來壓榨大豆,因此中糧1064萬噸的油料壓榨能力相當于1064萬噸的大豆壓榨能力,這個數字與2009年的480萬噸相比,增加584萬噸。
與中糧相似,中紡的大豆壓榨能力增加也很快。在2009年之前,中紡主要從事大豆和大豆油的進出口貿易,從2009年開始,中紡由之前單一的進口貿易業務向加工生產轉變,在全國范圍內大舉收購了11 家大豆壓榨和精煉企業,并以租賃和委托加工形式獲得另外2 家油脂企業的加工能力,當年大豆壓榨能力達到年產560 萬噸,躍居全國第三位。目前,中紡大豆壓榨能力已達年產750 萬噸,在國內企業中僅次于中糧。中紡的大豆加工能力預計還將增加。
中儲糧此前主要承擔糧食的收購和儲備等政策性業務,近年來在大豆加工領域也頻頻發力。2009年,中儲糧鎮江糧油加工及倉儲物流項目開工,設計年加工大豆100萬噸、年精煉和分提食用油脂84萬噸、儲備油料40萬噸、儲備油脂20萬噸和年港口吞吐量300萬噸。
2011年,中儲糧油脂公司與京糧集團達成合資協議,雙方共同建設天津臨港油脂項目,共同出資15億元,規劃年處理大豆150萬噸、精煉毛油45萬噸。同年,中儲糧與中紡宣布合資在山東日照建設產能為4000噸/天的油料加工線一條,年加工能力120萬噸。
有報道指出,中儲糧今年包括大豆在內的油料壓榨能力將達到每年600萬噸,中儲糧有關人士對此表示不知情。
擴產動力
大豆加工并不是一項高利潤的業務,中紡油脂油料的毛利率2008 年甚至是-1.81%, 2009年、2010 年及2011 年1~9 月毛利率分別為2.01%、3.42%和4.09%,中紡的油脂油料業務從來沒有達到過5%的水平。
中糧、中紡、中儲糧雖然是央企,除了承擔了保障食用油市場供應的社會責任,三家公司對大豆加工樂此不疲實際上另有原因。
食用油是消費者生活必需品,因此大豆是大宗商品的代表之一,中國每年消費2000萬~3000萬噸的食用油,市場規模約在2000億元以上,由于市場過于龐大,仍然留下了大片的“空地”,這為巨無霸的央企提供了機會。
中紡集團此前主營業務是棉花和紡織品的貿易,紡織品是一個成熟的市場,業績大幅攀升的可能性并不大,有時甚至會倒退。2006 年至2008 年,中紡營業收入分別為146.56億元、208.65億元和268.92億元,2007 年和2008 年分別較上年增長42.37%和28.88%,中紡營業收入持續快速增長主要來源于油料油脂業務貿易量的擴大,2007 年和2008年油料油脂業務營業收入分別達到128.98億元和200.33億元,增幅分別達到89.87%和55.32%,而2007 年和2008 年紡織業務營業收入分別是75.97億元和64.29億元,分別較上年增長3.98%及下降15.37%。
擴張產能做大規模同樣適用于中糧。2008年,中糧的收入是1012.1億元, 2011年,中糧的收入猛增至1782.8億元。
大豆加工雖然獲利微薄,由此衍生的一些收益甚至超過食用油加工本身。對于中糧、中紡這樣的央企來說,擴張產能為其在期貨市場的騰挪提供了資本。國內有實力的大豆加工企業在國際市場買入大豆的時候,一般都會在期貨市場做套期保值的操作。
2011年,中糧大豆加工的主要業務平臺中國糧油控股(00606.HK)通過大豆和大豆油期貨操作凈賺40.8億港元,而中國糧油控股當年全部的凈利潤僅為23.7億港元,如果沒有期貨上的收益,中國糧油控股僅靠大豆加工,利潤的表現估計會很難看。中國糧油控股2011年油籽加工業務的毛利潤率為6.1%,比上一年提升4.4個百分點,處于行業較高水平,該公司指出原因之一是期貨市場的套期保值發揮了作用。
此外,三大央企擴張產能有大量的外部因素支持。2008年,國際金融危機爆發,為了拉動經濟,有關部門鼓勵央企擴大包括大豆加工在內的產能。如中糧在快速擴張產能的過程中,獲得了大量的政府補貼。2008年,中糧獲得的政府補助為19.34億元,2009年增至23.15億元,2010年增加至24.71億元。
想認識全國各地的創業者、創業專家,快來加入“中國創業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