受歐債危機等多重因素的影響,國際航運市場遭遇重挫,貨運量急劇下降,直接導致造船業陷入低迷。在“福建第一船舶修造基地”福安,福建省長興船舶重工有限公司總經理尤長智盡管訂單在手,卻輕松不起來。 烈日曝曬之下,福安白馬港岸邊的福建省長興船舶重工有限公司依舊一派繁忙,工人們忙著切割、焊接,趕工造船。 “目前船廠基本處于飽和作業狀態,共有7艘船在建,其中兩艘油船是出口新加坡的。”尤長智10日告訴中新社記者,受低迷的市場影響,船東的要求提高了,導致整體利潤下降。 在全球航運業、造船業遭遇“寒流”的情勢下,去年以來福建造船業特別是民營船舶修造產業面臨著接單難、資金缺等重壓。與福建省長興船舶重工有限公司一樣,許多民營船企選擇了“堅守”,在“堅守”中期待“暖流”早日到來,在“堅守”中謀求轉型與發展。 “這艘二類化學品兼成品油船是出口歐洲的,目前已完工,月底將交付船東。”在福安東明船舶修造有限公司,該公司總經理阮韓斌手指停放船廠內的一艘化學品船告訴記者,目前公司已出口歐盟5艘船,成為福安建造出口歐盟船只最多的企業。 2009年12月29日,首次為希臘船東建造的3500噸化學品船成功交付,促使該公司造船技術水平躍上一個新臺階。阮韓斌說,通過建造歐洲船,企業整體素質得以提升,能應對國際市場的急劇變化。 與此同時,該公司在先后赴意大利、香港、臺灣、上海等地進行市場考察與調研,傾聽業界權威專家對未來游艇市場的分析與預測后,開始轉型建造豪華游艇。 說話間,阮韓斌帶著記者來到游艇制造車間。“正在建造的就是出口香港的豪華商務游艇,造價約1億元人民幣,是福安造船史上的首艘豪華游艇。” 民營船企進軍游艇業,只是福安造船業謀求轉型升級一種嘗試。福安市船舶行業協會秘書長林瑞金向記者表示,在造船業陷入低迷的背景下,當地船企根據自身特色,調整產品結構,突出集裝箱船、海洋工程船、特種船、港口工程船等船型,拉動行業的發展。 “公司將充分利用國家的產業政策和各級政府的大力支持,依靠科技進步和技術創新,大力發展具有發展前景、科技含量高、附加值高的海洋工程裝備制造業,包括海洋工程船、三用拖輪、化學成品油船和遠洋捕撈漁船,力爭到2015年實現總產值20億元的宏偉目標。”尤長智向記者描繪了其公司的發展藍圖。 分管船舶工業的福安市政府副市長鄭源認為,福安船舶已形成一定的產業集聚,但發展還不夠充分,因此在面對船舶業低迷的大背景下,正是轉型升級的最佳契機。 在福安白馬港內,120多家涉船企業密密麻麻布局兩岸,其中船舶修造企業43家,從業人員達6.5萬多人,年造船能力110萬噸,船舶工業產值占福建三分之一。據福安市船舶行業協會統計,今年上半年,福安船舶工業完成總產值27.07億元,同比增長18.4%。這個依托民營力量崛起的“福建第一船舶修造基地”,在“寒流”中逆勢而上。
 |
|
想認識全國各地的創業者、創業專家,快來加入“中國創業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