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孩上個公辦幼兒園比上大學都難。”這是大城市不少家長的共同感慨。
廣州市政府昨日審議通過了《廣州市深化實施學前教育三年行動計劃工作方案》的相關配套文件,內容包括提高公辦幼兒園收費標準、拿出機關幼兒園70%的學位面向社會電腦派位及明確禁收贊助費等。
廣州市教育局局長屈哨兵回答《第一財經日報》記者提問時表示,廣州機關幼兒園將逐漸淡出學前教育體系,市教育局“正在制定相關的實施細則”。
機關幼兒園將被取消
機關幼兒園的存在早已備受爭議。今年年初,就有媒體爆出,在2012年廣州市部門預算中,8所機關幼兒園獲得的財政預算資金為8349.82萬元。財政獨厚機關幼兒園的做法遭到了質疑。
上海21世紀教育研究院副院長熊丙奇曾撰文指出,只要有機關幼兒園存在,財政就必定對機關幼兒園進行特殊補貼;而這樣的幼兒園,也必然把機會首先給機關工作人員,在名額富裕時,才可能給“外人”。
在他看來,化解這一問題的關鍵在于取消機關幼兒園、事業單位和行業舉辦幼兒園,統一轉制為公辦幼兒園,納入教育部門管理,面向社會招生。廣州此次正是沿著這一方向前進。
《廣州市公辦幼兒園招生工作意見》提出,教育部門辦園、市屬機關辦園明年將拿出70%的比例面向社會電腦派位(或其他方式)招生,2014年這一比例達到80%,以后逐步增加直至2016年本屆政府換屆前不低于90%。
屈哨兵表示,2016年之前,將目前市屬的機關幼兒園移交教育行政部門歸口管理,并面向社會公開招生。
熊丙奇接受本報記者采訪時對廣州這一做法表示認可,“這有利于促進教育公平。”他指出,現在普遍的情況是,政府對學前教育投入不夠,在配置資源時方式也不正確,首先是資源不充足,然后是資源不均衡,前者導致入園難,后者導致入園貴。
公辦幼兒園漲價應攤賬本
廣州還對公辦幼兒園收費的標準進行了調整。以省一級全日制幼兒園為例,從此前的270元漲到了1050元。
屈哨兵表示,現行公辦幼兒園收費標準已執行12年,教育局牽頭會同物價局、財政局對廣州公辦幼兒園收費標準進行了調研。并對20所幼兒園近3年財務決算報表及賬本票進行查核,基本核清了各級各類公辦幼兒園辦學成本。
他表示,在未明確各方成本分擔比例的情況下,確定家長承擔部分不超過49%。“如何合理分擔成本?這也是困擾我們的問題。”屈哨兵回答本報記者提問時坦承,政府分擔和社會投入是不好算的一筆賬。
贊助費的問題困擾家長多時。昨日的發布會上,屈哨兵強調,向幼兒家長收取與入園掛鉤的贊助費、捐資助學費、建校費、教育成本補償費等費用問題,按照國家的禁止性規定依法予以退還。
不過,熊丙奇也對廣州公辦幼兒園漲價提出了質疑,他認為提高收費標準,首先要對公辦園的成本進行核算,繼而確定適當的分擔比例,然后舉行聽證會。而廣州雖然有進行核算,卻并沒有將成本報告公之于眾。“哪些成本計算了進來,政府承擔多少,百姓承擔多少,這些都不清楚,就變成政府說了算。”
幼兒園應納入義務教育?
學前教育資源緊缺已經成為困擾大城市的共同問題。數據顯示,我國一年學前教育普及率只有74%,三年學前教育普及率只有50.9%。究其根本,還是因為政府投入不夠。
國務院參事、國家教育咨詢委員任玉嶺曾撰文指出,加強學前教育,政府必須發揮主導作用,在財政投向等方面發揮導向作用,逐步構建起基本的學前教育公共服務體系。
而如何提高政府對學前教育的投入?熊丙奇認為,應將學前教育納入義務教育體系,而這從財力上來講不成問題。“政府每年新增費用大概300多億元。”
不過,反對人士擔心,如果將學前教育納入義務教育,就有了強制性,而有的家長不想讓小孩上幼兒園,公民應該有選擇的權利。
熊丙奇建議,可以把學前教育納入“免費教育”的體系,政府提供保障,老百姓享受實惠,又回避掉義務教育的強制性。
在熊丙奇看來,上海在學前教育問題上做得不錯。“上海學前教育占總體教育投入的8%,全國的平均水平只有1.3%。”上海市政府還采取直接舉辦學前教育機構和向民辦幼兒園購買教育服務這兩種方式來滿足市民需求,由政府為主來補償幼兒園,讓老百姓付比較少的費用接受學前教育。此外,上海還以政府購買的形式來補貼吸納外來工子女入讀的民辦園。
杭州市政府去年也在《杭州市學前教育三年行動計劃(2011-2013)》中提出幼兒園園舍建設行動計劃,表示3年內將新建、改擴建幼兒園300所左右。
據本報記者了解,香港幾年前開始實施“學券”制度,政府以“學券”形式直接資助幼兒入園,為申請并符合資格的學齡前兒童提供一張“學券”,面值為1.3萬港元,2011年遞增至1.6萬港元。
想認識全國各地的創業者、創業專家,快來加入“中國創業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