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費“風險”威脅利潤
利潤高企的高速公路上市公司也面臨著各方壓力,其中“免費通行”對其利潤威脅最大也最為迫近。
雖然目前利潤率較高,但高速公路行業也有著潛在的“風險”。
“收費公路行業受到前所未有政策與輿論壓力。”楚天高速在去年的年報中進行經營風險分析時稱。
此前,多家上市公司均表示,已實施的鮮活農產品綠色通道免費政策,影響了公司的通行費收入。
中原高速在去年年報中稱,2011年,中原高速免征鮮活農產品綠色通道通行費1.85億元,占通行費總收入的7.3%。
8月2日,國務院出臺“收費公路節假日對小車免費通行”的政策后,寧滬高速稱,預計此政策全年將對其造成2.5%至3%的通行費收入損失。東莞控股稱,按2011年數據估算,免費政策可導致公司所屬高速公路年度收費金額減少約1882.71萬元。
據《第一財經日報》報道,一位高速公路公司高管對此抱怨說“沒有任何一個人問過我們意見”,并稱,“企業筑路收費天經地義,政府如果想實行免費政策,應該首先收回經營權。”
經濟學家李稻葵則公開“炮轟”。他表示,不能憑一紙行政命令,就干預上市公司,“把當初招股書中明確條款全部取消,這是不對的”。
公共設施和經營性資產的雙重屬性,是造成高速公路免費政策陷入左支右絀的重要原因。而最近的事實是,宣布違規收費十余年的鄭州黃河大橋免費通行后,河南省政府開始研究以財政資金補償上市公司中原高速的損失。
在作為主營收入來源的通行費收入受到政策沖擊的同時,高速公路上市公司的負債率也有所上升。WIND資訊的數據顯示,截至今年上半年,19家上市公司的負債合計為1247.9億元,同比去年同期增長18.48%。
其中,中原高速、五洲交通的負債率分別達到79.07%和71.02%,楚天高速則由去年末的62.59%增長至68.53%。“新項目開通初期路費收入較低,使公司面臨了一定現金流壓力。”楚天高速曾表示。
這與長期以來高速公路公司形成的大躍進式的舉債建設模式有關。不過,并非每條高速公路建成伊始,即帶來巨大的效益。福建高速就在今年的半年報中稱,因參股29.78%的浦南高速公路,自通車以來車流量較少,2012年上半年公司確認對浦南的投資虧損5360.8萬元。
扎堆投向房地產
面對“風險”,部分上市公司開始謀求“多元化發展”,目前已有近10家上市公司旗下涉及了房地產及酒店等業務。
面對高速公路免費政策施行后對通行費收入的沖擊,多家高速公路上市公司在其定期報告中表示,將“強化多元化發展水平,開辟新的增收途徑”。
在多元化發展方面,過半高速公路上市公司選擇了房地產業。此外,還有數家將目光投向了金融業。
據不完全統計,目前有山東高速、中原高速、海南高速、現代投資、五洲交通、龍江交通、寧滬高速等近10家上市公司旗下涉及了房地產或酒店等業務。
最近兩年來,山東高速在房地產業頻出大手筆。2011年7月30日到8月5日間,山東高速的3家子公司斥資13.17億元拿下濟南7塊土地。而在此前,山東高速還與綠城聯手,在萊蕪雪野湖開發總規劃用地4000余畝的“國際度假區”。
今年8月,山東高速發布公告稱,擬向全資子公司增資28億元,收購青島綠城華景置業有限公司60%的股權,參與投資青島深藍廣場項目。按照規劃,作為青島“地王”的深藍廣場項目中,包括一棟高達327米的“青島第一高樓”。
海南高速則將房地產開發、酒店旅游服務與高速公路一道視作“三大主業”。資料顯示,目前海南高速在海口、三亞、瓊海等地均布有房地產項目。其中,海南高速在三亞開發的“瑞海錦苑”均價為1.85萬元/平米。
根據年報,去年海南高速房地產業貢獻營業收入3.7億元,營業利潤率為69.21%,均超過交通運輸業的0.93億元的營業收入和35.68%的利潤率。
“雖然目前是國家最嚴格的房地產調控期,但也是機遇期。”海南高速在去年的年報中稱,其對海南房地產市場的前景充滿信心。
不過,寧滬高速在今年的半年報中卻表示,其地產業務在今年上半年受到房地產調控政策影響,只有位于昆山的一地塊尾盤取得零星預售。
與此同時,皖通高速、中原高速等還擴展至金融領域。比如,2011年,皖通高速先后投資參股了一家小額貸款公司、一家金融投資公司及一家典當行;而中原高速則增持了新鄉銀行的股份。此外,它還持有中原信托和開封商業銀行的股份。
龍江交通在哈爾濱控股了一家出租車公司。龍江交通稱,這家哈爾濱規模最大的出租車公司“取得了良好的社會和經濟效益”。而五洲交通則在廣西南寧建設了金橋農產品批發市場,并欲將其打造為西南最大的農產品批發物流基地。
贛粵高速則在2009年時投資江西彭澤核電項目,持股20%。今年6月,贛粵高速宣布向該項目再次增資8000萬。不過,因為種種原因,彭澤核電項目的建設一直處于暫停狀態。
在多元發展的同時,部分公司也在設法增加通行費收入。比如,贛粵高速就稱,其去年“狠抓堵漏增收不放松”,“累計查處近3萬輛違規車輛,補(追)繳通行服務費收入300多萬元”。
- 背景
地方國資委是高速公路“主力軍”
中國現代收費公路的開端可以追溯到1981年。那一年,中國首個路橋收費站在香港商人霍英東等人投資建設的國道107廣深線東莞中堂大橋上出現。
1984年,國務院第54次常務會議正式決定實行“貸款修路,收費還貸”的政策,即允許通過集資或銀行貸款修建收費公路,并對通過收費公路(橋梁、隧道)的車輛收取過路過橋費,用于償還貸款。
此后,收費公路在中國交通建設中,扮演了重要的角色。
“沒有收費公路政策,就沒有中國交通的現狀。”去年,交通運輸部副部長翁孟勇曾表示。
交通運輸部主管的《中國交通報》,曾在去年表述該政策的意義――“它拓寬了公路建設投融資渠道,緩解了建設資金嚴重不足的矛盾,加快了我國公路交通的發展”。
統計顯示,現有的公路網中,約95%的高速公路、61%的一級公路和42%的二級公路均靠收費公路政策籌資修建。另有數據表明,銀行貸款是收費公路的主要籌資方式。
自上世紀90年代開始,高速公路公司開始進入資本市場募集資金。截至目前,A股市場已有了19家以公路收費為主營業務的上市公司。
這19家公司中,除重慶路橋的第一大股東系非國有法人外,絕大多數高速公路上市公司的實際控制人均為地方政府。以四川成渝為例,四川交通投資集團持有四川成渝31.88%的股份,為第一大股東。而四川省國資委通過四川發展(控股)有限責任公司100%控股四川交通投資集團。
實際控制人為地方國資委的還有皖通高速和東莞控股等公司。現代投資、贛粵高速等公司的實際控制人則為當地的省交通運輸廳;而河南省政府則通過其全資持有的河南交通投資集團間接控股中原高速。
隸屬國資委的招商局集團的子公司招商局華建公路投資有限公司(以下簡稱“招商局公路”),為華北高速的第一大股東。此外,招商局公路還參股了山東高速、皖通高速、五洲交通、寧滬高速、四川成渝、龍江交通、吉林高速、深高速、中原高速、楚天高速、福建高速等多家上市公司,分別為其第二大或第三大股東。
與此同時,招商局公路的子公司招商局亞太,經營著浙江甬臺溫高速在內的4條總長度412公里的高速公路。招商局亞太為在新加坡主板上市的公司。
據招商局公路官網介紹,截至去年底,招商局公路投資參股了18家公路公司,其中有13家為上市公司,為國內經營性收費公路投資管理公司中投資范圍最廣、參股公司最多的央企。
截至去年底,招商局公路參股的18家公路公司運營收費公路50多條,公路里程約6700公里,其中高速公路約6000公里,占全國高速公路通車總里程的8%。
想認識全國各地的創業者、創業專家,快來加入“中國創業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