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零售業跌入七年來最低谷的2012年,跨國零售巨頭們在中國市場集體放緩了擴張的腳步。根據聯商網最新整理的盤點資料顯示,沃爾瑪、家樂福、TESCO這排名全球前三名的外資企業,去年開店幅度平均降低27%。
與此同時,關店潮中也出現大批外資企業的身影,全球最大的家居建材超市家得寶退出中國市場,麥德龍與富士通聯手的萬得城正在為中國所有門店尋找買家。據不完全統計,主要外資連鎖企業2012年關閉了26家門店。外資零售企業在中國市場開始進入調整階段。
“大勢所趨”集體減速
沃爾瑪、家樂福此前一直是外資在中國市場擴張速度的風向標。但根據聯商網統計,沃爾瑪2012年明顯放緩擴張步伐,新開店鋪僅30家。2010年,這個數字是50家,2011年則是43家。勢頭迅猛的大潤發雖然以新開34家門店位居外資超市之首,但依然比2011年少開8家。
家樂福與TESCO的減速也同樣明顯,上述兩大集團新開店數量從前一年的35家和16家分別減少到去年的18家和13家。就連聲稱“到2018年在中國的門店數量將達到300家”的樂天瑪特,也僅開出11家門店,遠遠低于預期水平。
中國連鎖經營協會會長郭戈平表示,最近幾年推動零售業高速成長的因素都發生了變化。首先經濟增速減緩,消費明顯不足,中國經濟已經連續七個季度下滑。其次是競爭日益激烈局部市場飽和。從地域上看,在一二線城市,有的業態已經趨于飽和或已經飽和,從流通方式來看,廠商自建渠道、電子商務等等都會對現有的流通渠道產生分流的影響,連鎖企業中單店虧損的比例在增加,有的企業還出現了區域性的虧損。
另外,人口紅利消失,成本大幅上漲。一方面零售業的人力成本大幅提高,另一方面員工的流失率居高不下。據中國連鎖經營協會對69位超市業態的金牌店長所在門店進行的統計,2011年和2010年同比人工成本增長了19%,去年上半年同比增長了15%,不斷增長的人工成本和租金成本是企業的剛性成本,企業迫切需要更大的利潤空間來彌補這些成本。
外資本土一守一攻
為此,外資零售企業紛紛進入調整期。“以往企業關注的是市場份額,發展策略也以規模擴張來帶動銷售增長。但現在提升原有門店的單店運營能力日益受到重視。”前家樂福有關人士向記者表示,這促使外資企業動手關閉不良門店。
聯商網的數據顯示,去年,沃爾瑪在中國連關5家門店(包括3家試點的惠選折扣店),家樂福在中國關閉2家門店,TESCO則在去年8月后也連關5家門店,而樂天瑪特、卜蜂蓮花也各關閉一家門店。
去年也是外資百貨業集中關店的一年。其中,新世界百貨關閉了臺州、寧波兩家店鋪,巴黎春天百貨關閉了南京店,而百盛則關閉了上海虹橋店,還有西武百貨、NOVO百貨等也各關閉一家門店。如果將退出中國市場的家得寶計算入內,2012年,上述主要外資零售企業在華關閉的門店有26家。
相比較來說,在過去的一年中,本土零售企業的擴張卻表現激進。其中,銀座商城新開7家門店,總數達61家;天虹商場新開9家百貨店,總數達59家;而宣稱2015年要成為“中國百貨業冠軍”的萬達百貨在2012年新開店17家,總數達57家。另外,銀泰、金鷹、廣百也各開出4家、5家和3家新店。
頻頻被外界認為擴張速度過快的永輝超市去年新開47家門店,與2011年49家的規模基本持平。華潤萬家去年大賣場則新增82家,總開店數量達到782家,超過前一年。“我們預計未來1-2年內,零售業都將面臨低增長局面,但不會因此放緩擴張步伐。”華潤萬家CEO洪杰此前接受南都記者采訪時表示,因為店鋪的拓展不是針對這一兩年,而是長期發展策略。
想認識全國各地的創業者、創業專家,快來加入“中國創業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