盛衰須臾間。數據顯示,盛極一時的鄂爾多斯經濟,在“城市大躍進”的耀世演出后,正慢慢沉淪。
2012年初,鄂市市長廉素作《政府工作報告》時展望未來,并拋出豪言:2012年完成地區生產總值3770億元,增長13%;財政總收入1000億元,增長25%。一年后,在同樣的會場,廉素的報告要令人失望了。財政收入僅完成820億元。
政府喊了多年的“轉型升級、優化結構”工作也在2012年走了“回頭路”。
根據《鄂爾多斯市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二個五年規劃綱要》,到2015年,該市煤炭產能控制在5.5億噸。這個剛剛在2012年制訂的重大指導性規劃,在“十二五”的第二個年份即宣告“破功”:廉素在2012年《政府工作報告》中表示,當年的煤炭產量為6.3億噸。
“幸虧還有煤,否則經濟數據會更難看!”多位接受記者采訪的鄂市企業負責人都發出了這樣的感慨,言辭間流露著對政府施政的批評。
一位要求匿名的鄂市人大代表對《華夏時報》記者表示,拜全國經濟高速發展所賜,煤炭價格不斷上漲,鄂爾多斯以高額財政收入、用10年時間拯救了康巴什“鬼城”。再來這么多“工業鬼城”,鄂爾多斯靠什么拯救?可以預見,鄂爾多斯很難維持高速發展態勢,財政資金也無法支撐過去那樣的大手筆投資,政府應及時反思,修改決策和行為。
“不管是城市大拆大建,還是工業園區大躍進,只要出了問題,受苦的都是老百姓。”孫大乾說,在大拆大建中,那些農牧民看似獲得了不菲的拆遷款,但這些拆遷款在“錢生錢”的風潮下,多數以高利貸流進了樓盤中,最后凝固在大量的爛尾樓的鋼筋水泥堆里。
記者在伊旗采訪期間,政府花費巨資興建的賽馬場、體育館、曲棍球館被閑置,非議頗多。距離伊旗市區約10公里外的賽馬場,是2012年國際那達慕大會的舉辦地,2011年因發生坍塌事故而受到關注。記者22日進入這個總占地面積83公頃的賽馬場,場內空無一人,看臺座椅上鋪著厚厚的沙塵,場地中間的兩個巨型雕塑被從高臺上掀到地上。
陪同記者采訪的伊旗某司法機關工作人員說,建設賽馬場花費十多億元,只舉辦過一次那達慕大會,其他時間基本閑置著。“你到體育館、曲棍球館去看看,也是一樣的情況,浪費嚴重,政府不應該反思嗎?”他說。
在記者離開伊旗前,在當地開了五六年出租車的杜師傅向記者講述了他的故事:伊旗的房子太貴,他買不起,他申請了公租房,但價格并不低。以60平米的公租房為例,每平米的月租金為15元,這樣算下來,每年的租房費用約1萬多元,與私房出租價相差無幾。如果按100平米計算,更無優惠可言。
“伊旗的物價比你們北京還貴,再加上企業少,就業機會不多,打工的都走了,陷入惡性循環,經濟能好嗎?”杜師傅憂慮地說【創業網 Cye.com.cn】。
想認識全國各地的創業者、創業專家,快來加入“中國創業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