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在號稱亞洲最大的服裝專業市場——石獅服裝城里,數清這里有多少種牌子,對于閑逛的人,是一個難題。在北區D座一樓的一間鋪面里,擠得滿滿當當的貨架上都是廠家代銷的產品,既有冬天穿的羽絨服,也有夏天才用得到的休閑短褲。蔡玉瓊是這家店鋪的主人,石獅本地人,她或許可以回答前文這個問題。在當地做了近30年的服裝批發生意,蔡玉瓊見過不少起起落落,不過,現在她卻考慮把店關了,回家休息。“許多工廠都倒閉了。去年倒閉了50%,估計今年還會倒閉至少30%。外單過去訂貨都是上千件,現在120件、60件的都有。當季沒賣掉的衣服,就降價往外賣,但根本賺不到錢。”她說道。 石獅是中國休閑服裝的著名集散地,在地理上,它與晉江、泉州構成一個服裝業的“金三角”,與廣東、浙江同被看作中國服裝業的三大發動機。相當一段時間內,石獅的服裝市場吸引著全國各地的商人去批發進貨。許多日后知名的晉江服裝企業,最早也起步于此。這些不乏名氣的服裝企業后來分為兩個陣營,其一是運動品牌,代表者為安踏、361度、特步、匹克等;另一陣營則以男裝品牌為主,利郎和七匹狼、九牧王為其中代表。
現在烏云籠罩著這里的服裝專業戶們。當地運動品牌企業已是重災區。2012年上半年,前述晉江4家國內運動品牌外加李寧、動向的總庫存達37.21億元。伴隨高庫存的,還有關店潮。粗略計算,6大品牌去年關閉的門店總數超過3000間。 進入2012年,產能過剩、庫存高企幾乎成了所有服裝企業需要面對的共同問題。根據工信部數據,去年前7個月,規模以上服裝企業虧損達到17.7%,同比上升5.3個百分點,虧損企業的虧損額增長109.3%。 2013年年初,勁霸男裝董事長洪肇明在一封致員工的信中表示“勁霸今年(2012年)遭遇了有史以來最嚴重的市場下滑”,更是引發了外界對服裝行業的擔憂。
表面上看,利郎、七匹狼,還有九牧王情況尚好,這些男裝在2012年都保持了營業收入和凈利潤的雙增長。不過,2012年三季度,男裝板塊也出現了營業收入增速下滑,庫存有明顯上升的跡象。財報顯示,去年三季度,九牧王單季度營收增速較第一、二季度環比下滑7.76和10.08個百分點,七匹狼和九牧王的庫存均超過了7億元。 九牧王董事長林聰穎承認,過往樂觀的市場預期,令許多企業在過去四五年內設定了30%甚至50%的增長計劃,現在大家都在為過去的激進埋單。2013年,九牧王也適當調低了自己的業績增長目標,“規模企業達到15%的增長,已是非常了不起。”林聰穎說。 習慣了快速增長的晉商,現在必須學會勒緊手中的韁繩,重新審視自己要走的道路。 真假庫存 這里庫存問題究竟嚴重不嚴重?服裝企業的說法卻與外界大相徑庭。
晉江過去二十余年的發展創造了一個奇跡:一個偏居福建南隅、土地資源貧乏、本地人口本不足百萬的縣級城市,憑借臨近臺灣金門、僑胞眾多的地理優勢,一度為全球輸出了近五分之一的運動鞋和八分之一的夾克衫,擁有了“世界夾克之都”、“中國鞋都”、“中國品牌之都”等多項美譽,是中國男裝品牌的典型樣本。然而,中國服裝業經過20年的高速發展后,隨著經濟走弱、消費疲軟、成本增加,整個行業從2011年滑入了下行通道。 臨近尾牙(農歷十二月十六日,閩南商家宴請員工的日子),在晉江的長興路,利郎公司晉江總部大門前排起長隊,人們期待能從這家公司一年一次的大型促銷活動中有所斬獲。“比起商場和專賣店,這個牌子在這邊的折扣力度很大、款式也挺新,從這里買很劃算。很多人是專門開車從附近城市來的。”一位參加過上年促銷會的中年男子在興奮地等待入場。 每到歲末年初,各大服裝品牌的年終特賣會已成為一道風景。作為這一模式的始作俑者之一,利郎在特賣會上給出的折扣力度之大令人咋舌。有人曾經花200-400元就淘到了平時標價2000元的衣服,興高采烈地歸去。
笑不出來的則是服裝品牌商。在晉江,大力度折扣促銷活動已成為運動服裝品牌的日常功課。走在晉江最繁華的商業街陽光路上,這里幾乎集合了所有當地運動品牌,每家專賣店門口都用搶眼的折扣信息作為招徠顧客的手段。“全場鞋服29元起,新品3.8-4.0折”的宣傳廣告頗為醒目。與同行相比,休閑男裝品牌更為“矜持”,新品上市最多不過給出8折折扣。但是到了年終大促的時候,所有的驕傲與矜持都已經被放下。一年一度的大促銷不僅是為了迎合消費者,也已成為服裝企業消滅冗余庫存的競賽。 關于行業中“市場存貨382億,即使所有服裝廠現在都停工,也足夠賣三年”的說法,七匹狼董事長周少雄并不完全認同,他對《中國企業家》說:“現在大家比較簡單地通過報表看問題,報表上短期看到的是庫存問題,庫存這一季不賣,下一季也得賣,社會上不能沒有庫存。一倍以上的庫存很正常,社會上有不同的消費結構,鋪貨都要鋪一段時間。一年的備貨是正常的,半年的鋪貨也是正常的。”當地業內人士認為,庫存問題在晉江的運動服裝品牌企業中更為嚴重,但是休閑男裝品牌的庫存尚在合理水平。
業界認為,通常情況下,服裝庫存危機爆發的順序依次為體育用品——休閑裝——男裝——女裝/童裝。有當地觀察人士也發現了一些不同尋常的跡象。在整個2012年,無論運動品牌還是休閑男裝服裝企業,促銷的力度和頻次都遠遠大于往年。一個耐人尋味的細節是,2012年的年終大促啟動時間普遍早于往年。此外,個別往年不愿參與價格戰的品牌商也主動參戰。有業內人士推測,這或與各家品牌商對于2013年的春夏訂貨會持悲觀態度有關。 各種訂貨會仍舊是當下中國服裝企業與市場對接的重要渠道。通過訂貨會的簽單情況,基本可以預估一家服裝企業未來業績狀況。由于多數服裝品牌早年大都從批發商脫胎而來,因此,各級經銷商代理商——而不是終端消費者——仍舊是服裝企業最重要的衣食父母。這一模式的普遍存在,在一定程度上幫助服裝企業穩定了業績,也掩蓋了潛在的風險。
想認識全國各地的創業者、創業專家,快來加入“中國創業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