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了解到,在部分瑞士腕表品牌商和渠道方面,對于此次關稅下調,也反映“平靜”。
世界第二大奢侈品集團歷峰集團一中國區域經理對記者透露,對于進口瑞士手表而言,此次中瑞關貿協定只提到了關稅,其他稅收的影響還不清楚,目前影響瑞士手表價格的還有增值稅和奢侈品消費稅等環節,其中,“奢侈品稅才是真正的大頭。”
“關稅能降60%確實不錯,不過短期內,對于我們還沒有任何影響,畢竟要降也不是一步完成。”5月29日,記者走訪北京復興門一家勞力士專賣店,一名店員表示,其門店的勞力士手表最低也要46000元,最貴的在200多萬。不過他坦承,因為景氣度不好,一年來價格基本上都沒有怎么上漲,保持在穩定狀態,“在以往年份,價格都會上漲5%-10%。”
周婷坦言,目前腕表市場存在境內外市場價差,導致了市場消費外流,但歸咎關稅并不準確。“實際上,出現價格差,最根本的問題在于奢侈品賣到中國市場以后,人為高估了價格,同時,由于多數品牌商在中國依賴于龐大的經銷代理體系,渠道復雜,層層加碼,加上奢侈品本身基礎價格高,一旦有相應的征稅,價格差就容易顯現出來。”
“國表”三股力量
對于瑞士手表降價的期待,除了考慮到國內外價差和消費外流等因素外,也從某種程度上映射出國產手表的困局。
一名熟知國內鐘表市場的資深業內人士透露,從零售市場角度看,目前國內每年手表市場規模已達到500億元,但其中瑞士系處于絕對壟斷地位,市場份額約為75%,日系占據10%-15%,而國產制造商份額只有10%左右。
而在國產制造商領域,主要有三股力量,首先是各地的純國產手表制造商,比如北京手表廠、天津海鷗手表廠,其次是溫州、香港等地商人在瑞士等國注冊商標,在中國市場代工,然后以瑞士品牌甚至“瑞士制造”名義,暢銷二三線城市。最后,就是深圳市場大量的鐘表生產商,一方面承接香港等境外訂單,進行加工、貼牌業務,另一方面,慢慢發展自有品牌,包括天王、飛亞達等國內品牌均發跡于這種模式。
值得注意的是,因為鐘表代工的原因,“瑞士制造”與“中國制造”存在微妙的關系。
這名鐘表業資深人士透露,盡管委托了大量的中國代工,但在操作手法上,瑞士品牌相當隱蔽。“一般都是先分配給幾個中國香港等地代理商訂單,然后再由香港的代理商,向深圳的多個廠商去分配訂單,而每個廠商都只負責一小部分,廠商不會直接對接品牌。”
不過,上述勞力士專賣店人士透露,“目前勞力士都是在瑞士本國完工。”
周婷則表示,在瑞士腕表行業,確實存在中國代工的問題,“有一些國際知名品牌,因為量比較大,而產能又難以滿足,就需要在中國或者泰國等其他市場進行代工。”
不過目前,“瑞士制造”也在慢慢收縮,按照瑞士對該國鐘表制造業的最新要求,成表價值的60%要“國產化”,這也是為了保證瑞士手表的品質乃至對整個產業鏈的控制,并且,這一比例,未來甚至還可能繼續上升。
但即便如此,對于“瑞士制造”而言,中國依然不可或缺。
上述鐘表業資深人士稱,“瑞士手表不可能完全國內制造,比如電鍍、拋光等環節,因為涉及人力、環保等因素,需要轉移到國外,比如中國、泰國等地,而這其實也是最沒有技術含量的東西,像深圳制表需要的精密機床,都是瑞士淘汰的二手貨,瑞士人肯定會保留自己最核心的東西。Cye.com.cn”
除了身處價值鏈底端外,知識產權薄弱、市場機制不靈活等也嚴重制約國產鐘表發展。上述人士稱:“有些知名點的國產品牌,一百多到幾千上萬的手表都出,根本不想去好好定位自己的消費人群,做好自己的品牌定位,只是想通吃,多撈點錢。”
想認識全國各地的創業者、創業專家,快來加入“中國創業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