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在全國有2000家專賣店,涉及到上萬名員工的就業,讓我們一下子轉成藥品,幾乎是不可能的,我們希望主管部門考慮到這些情況。”梁女士說。
對于特殊化妝品而言渠道主要分為三大類,即商超銷售、網絡銷售和專賣店銷售。以章光101為例,其2000家國內專賣店占據了銷售渠道的90%,商超在8%~9%,其余則為網絡銷售。而一旦旗下產品被劃定為藥品,則必須在藥店銷售,目前現有的銷售渠道面臨著作廢。梁女士表示,公司董事長趙章光的看法是,主管部門在管理上加大力度是可以的,但是不能就此去掉“育發”這個類別。
很可能因此受到巨大影響的知名企業包括霸王集團。這家企業2010年因為“二惡烷”事件而受到重創,還處在復蘇中。根據國家食品藥品監督管理總局官網的數據,霸王集團獲得批號的77個“特”字化妝品中,有48個為“育發”類產品,10個為“祛斑”類產品。
不僅如此,國際品牌也將受到影響。根據國家食品藥品監督管理總局官網的數據官網查詢數據,歐萊雅也有8個“育發”產品,4個“祛斑”產品;而寶潔包括頂級品牌SKII在內,在國內獲批的祛斑類產品竟然有40個之多。
“真要取消特殊用途化妝品,會讓人感覺不可思議!”全國工商業聯合會美容化妝品業商會會長駱燮龍表示吃驚,“我覺得主管部門此次應該和以往一樣,將一些功能類別合并。”他舉例,以前化妝品主管部門就將增白和祛斑兩類產品的審批合二為一。
不過,一些企業也表示,取消特殊用途化妝品對自己影響不大。
章光101的競爭對手寶雞韓勇9+9制藥廠宣傳部童經理表示,該企業主要產品早已經獲得了藥品批號,而且是口服的,而作為化妝品獲批的產品在銷售中比例很小,因此即便要求只銷售藥品,對企業也影響不大。
一家擁有上千家連鎖美容店、主要生產院線產品的國內化妝品企業董事長也表示,因為公司主要生產非特殊用途化妝品,因此即便取消批號,對企業經營影響也不會太大。
不過,這位董事長表示,對任何一家生產護膚品的規模企業來說,都不可能不生產防曬霜,因此如果相關規定真的出臺,化妝品行業內80%以上的企業都會受到影響。以他的企業為例,在生產的100多個品種中,特殊用途化妝品占六七種,涉及的總金額也不會少于1000萬元。
特殊用途化妝品成重災區
業內人士猜測,國家食品藥品監督管理總局此舉,是希望從特殊用途化妝品入手破解化妝品行業的困境,是因為近幾年來特殊用途化妝品問題頻發,成為人們關注的焦點。
2010年,章光101公司被曝出其在新加坡和香港市場銷售的兩款產品檢出含西藥米諾地爾(MINOXIDIL)成分。對于一直自稱“純天然中藥生發”的章光 101而言,“西藥門”不啻于一場危機。隨后章光101自查后聲稱,“此次出口產品中含有微量米諾地爾成分,系因浙江工廠廠房整體搬遷,含有米諾地爾陽性對照品的酒精溶液被當做原料酒精不慎流入出口產品的提取車間所致。”
盡管如此,業內對于其生產環節的質量產生了疑問,而這只是特殊化妝品市場混亂的一個縮影。2012年,包括達爾問自然求知社在內的10家民間環保組織發布的美白、祛斑化妝品重金屬含量調查報告顯示,在北京等10城市抽檢的產品中,有 112個汞含量超過了國家標準,占所有抽檢產品數量的23%,無論是實體店還是網店均有汞含量超標的產品。
此外,根據國家工商總局的通報,一些化妝品涉嫌違規宣傳,往往把自己說成全能,甚至在廣告中提到醫療效果。這些涉嫌虛假宣傳的的化妝品中,有的只是普通的非特殊用途化妝品,也有的擁有特殊用途化妝品批號。
“一些特殊用途化妝品,借助自己的功能批號,夸大宣傳,這樣的現象在中小企業中很多。” 廣東藥學化妝品研究所所長何秋星副教授介紹,“而中國化妝品企業太多、太散,像染發類的化妝品,一定是帶有聯苯胺或者間苯胺,這兩種東西都是有毒的,國家必須加強管理,制訂詳細的標準,才能保障產品的安全。”
何秋星認為,國家將仿照美國FDA,將化妝品納入國家食品藥品監督管理總局嚴格管理,現在又對特殊用途化妝品加大管理力度,道路是正確的。但是他認為,一些功能類特殊用途化妝品,也就是平常所說的藥妝,并不應該一下打死,因為國外也有這樣的產品。“比如日本就有,日本的厚生省對藥妝制定有規定,允許其存在。”
想認識全國各地的創業者、創業專家,快來加入“中國創業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