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小龍的新寵是“微信電話本”,丁磊強調易信是“用手機通訊錄重建社交關系“,越來越多的跡象表明,已經存在了幾十年的手機通訊錄,在智能手機時代可能升級為下一個移動互聯網的“入口”。我將與“通訊錄+”的創始人楊維全探討,手機通訊錄成為下一個“入口”的可能性。
1
手機通訊錄App早已經存在:為什么現在會成為爆發點?
自從智能手機興起,圍繞手機通訊錄的各種APP層出不窮,巨頭們也在其中試水,比較有代表性的是“QQ通訊錄”、“來電通”等。但是,這些通訊錄App卻日漸衰落了,究其原因,是因為這些CYE通訊錄App只是作為工具而存在,本質只是為了“改善原生通訊錄用戶體驗”。在Android4.0推出之后,原生通訊錄用戶體驗已經優化得很好,而以“改善原生通訊錄用戶體驗”為目的通訊錄App自然不再有生存的空間。
楊維全認為,以前的通訊錄App,只是作為工具存在,而現在的“微信電話本”、“通訊錄+”等新型通訊錄產品,在形態上其實是一個“平臺”,是以用戶電話號碼社交關系為基點,引入各種服務的平臺。
通訊錄關鍵的爆發點:通訊錄中社交關系強大的可擴展性
巨頭們對通訊錄顯現出的渴望,是源于他們窺見了手機通訊錄中社交關系強大的可擴展性。
保存在用戶手機中的電話號碼,其背后關聯的是用戶最緊密的社交關系。而在智能手機中,只要方法得當,用通訊錄App去“套現”手機通訊錄中的社交關系成為可能。
以微信為例,因為揉入了社交元素,使得打飛機這款制作三流的古老游戲成為最受歡迎的手游之一。而通訊錄App中的社交關系一旦“套現”,便可以引入游戲、網絡電話等服務,其擴展性十分有具有想象力。以“通訊錄+”為例,其已經與手游廠商、網絡電話等企業達成分成合作,有望在今年內實現收入,甚至成為新的分發渠道。
通訊錄或許不是巨頭的機會
現在通訊錄App們“套現”社交關系的方式也有所不同。微信是直接從海量的用戶中沉淀;易信是通過與運營商合作,用開放的方式讓用戶直接邀請通訊錄中的好友;而“通訊錄+”是走手機廠商預裝路線。
楊維全告訴我,因為互聯網巨頭們開始搶占手機入口,試圖壟斷移動端的服務,這讓很多傳統手機廠商開始感覺到恐懼。因為硬件的利潤遠遠低于軟件服務,他們害怕自己最終成了“為巨頭們做嫁衣”的冤大頭。
在手機廠商們抵御巨頭入侵自身軟件服務,并且軟件開發能力有限的時候,創業者可以用第三方的身份去進行合作,以補充手機廠商軟件服務中所存在的不足。在這個三方博弈關系中,創業者能夠獲得與手機廠商合作預裝的好機會。而如“通訊錄+”這樣的通訊錄App,正好可以用這個機會去排擠巨頭,贏得先機。
想認識全國各地的創業者、創業專家,快來加入“中國創業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