奶源之困
如果乳制品企業不是漲價最大的獲益人,那么是奶農嗎?
按理說,中國這樣高的收購價格,奶農應該賺得缽滿盆溢,養牛積極性大為高漲,但實際情況恰恰相反。
“乳制品企業不從我這收奶,都要交給奶站,價格低得很,我原來養了30多頭牛,現在就剩一半了。”遼寧省葫蘆島市建昌縣一位養殖戶周成林(化名)告訴時代周報記者。
王丁棉告訴記者,2008年時全國有奶農260多萬戶,2011年,奶農戶數為230萬戶,2012年這一數字減少至200萬戶,據王丁棉預計,今年奶農戶數會進一步減少。
根據中國奶業協會的統計,2012年全國奶牛存欄預計為1440萬頭,牛奶產量3744萬噸,同比增長僅2.3%。而同期,乳制品進口114.6萬噸,同比增長26.4%。需求連年增長,供應卻始終跟不上,缺口只能通過進口解決。
周成林給記者算了一筆賬,購買一頭普通的奶牛價格就要將近十萬,奶牛的飼料和人工成本也一直在上漲,盈虧成本在每公斤奶3.2元左右,但是前兩年收購價還不到3元,很多養殖戶都不干了,從去年起情況好點,收購價格略漲,但是養一頭牛一年也就掙1500元錢,還要承擔巨大的養殖風險,由于利潤太低,買不起苜蓿、青儲玉米這樣的好飼料,因此奶牛的單產更低,脂肪、蛋白含量等指標有時也達不到要求,被奶站拒收,只能白白扔掉,進而陷入惡性循環。
資深乳業專家馮啟告訴時代周報記者,目前我國平均每頭奶牛每年產奶約5噸,散戶的年產更低一些,而世界奶牛養殖發達國家平均達到9-10噸。
一面是乳業毛利率下降,一面是奶農奶賤殺牛,那中間的利潤到哪里去了呢?有業內人士告訴時代周報記者,奶站等中間環節分走了整個乳業鏈條中很大部分利潤,一方面利用各種手段壓低收奶價格,另一方面又能夠高價賣給乳企。
“據我所知,不少奶站的老板都是當地乳品加工廠負責人的親戚,或是有什么關系,他們不僅兩頭賺錢,更有甚者,以極低的價格拿下不達標的原奶,再以正常價格處理掉。”前述人士表示。
質量隱憂
有不少業內人士認為,正是隨著中國乳制品行業的飛速發展,而2007年又遭遇全球奶源緊缺危機,大企業為了產量四處爭搶奶源,最終導致2008年的三聚氰胺事件的發生。
不過,此次奶源荒和2007年時的情況略有不同,當時奶源主要供應基地新西蘭和澳大利亞已持續三年遭遇大旱,在歐盟方面,由于農業補貼減少,也造成奶牛減產,因此奶源荒席卷全球,國際原奶價格飆升,美國部分地區甚至出現“牛奶比油貴”的現象。
雖然前一段新西蘭受旱災影響,奶粉、奶酪等品種價格全部上漲,但是這次奶源荒并未在全球范圍發生,國際市場上大包粉的價格穩定在每噸3萬元左右的正常價位,情況好于2007年。
但奶源緊缺是不爭的事實, “據我所知,使用復原乳加工生產液態奶的事情最近越來越多,奶站的奶被各大乳企爭搶,因此應該加強奶源的監管,防止以次充好,甚至添加一些非法物質的事情發生。”前述業內人士表示。
奶源荒也逼迫乳企生產自救,9月9日,伊利股份宣布出資3.1億元參股輝山乳業,并通過與輝山乳業的長期供奶合同,穩定東北地區原料奶供應,此前伊利已經宣布同美國第一大乳企DFA展開合作
今年初,廣東乳業品牌雅士利也宣布斥資11億元在新西蘭投建新工廠,預計在2014年下半年落成投產,年產能約為5.2萬噸,主要生產嬰幼兒配方奶粉成品及半成品。另外,合生元、圣元國際等上市乳企也紛紛出海,針對奶源跑馬圈地。
事實上,2008年至2012年,中央財政投入巨資支持改造完善了3000多個奶牛標準化規模養殖場和小區,改良奶牛5200萬頭,支持以嬰幼兒配方乳粉為重點的60多個乳制品項目生產條件改善和檢驗檢測能力建設。從2012年開始,中央財政每年還安排專項資金,用于乳制品和嬰幼兒配方乳粉的風險監測和風險排查。
但是,這些都沒有解決奶源荒的問題,“畢竟,100頭牛以上的規模化牧場,占全國原奶產量的37%到38%,千頭以上的大牧場奶,只占到將近10%,大部分奶源還是要依靠散戶提供,但是現在國家沒有補貼,散戶的利益得不到保障。”陳連芳表示。
盡管由散戶升級為規模化牧場的步伐正在加快,但是目前我國現代奶業的基礎格局還沒能形成,乳企自建奶源也并非一蹴而就的事情,在中小奶農退出和規模化養殖的銜接之間,還有許多事情要考驗政府智慧。
另外,“和新西蘭等國家相比,我們的牧場在良種、飼草等方面還有很大不足,比如苜蓿是奶牛最好的飼料,每天飼喂3公斤苜蓿,每年能多產1噸奶,而且蛋白含量也高,但是苜蓿目前主要依靠進口,商品苜蓿草供應缺口達80萬噸,青儲玉米的種植也遠遠不能滿足奶業發展的需要。”馮啟表示。
陳連芳認為,要想真正解決奶源荒的問題,至少有三個問題需要注意,而奶源荒的根本原因,是奶農始終處在利益鏈最薄弱的環節,這是長期以來養殖源頭利潤問題沒有解決的效果累積,因此要理順奶農、奶站等中間環節以及生產企業的利益關系;
其次,國家需要重新思考萬頭牧場的問題,大力發展合作社、規模化家庭農場或許更適合中國的國情,因此國家在在規模化養殖方面要給與支持,做好小奶農退出和規模化養殖的銜接工作。
最后,要從中國乳業整個產業鏈條著眼發展,才能真正解決奶源荒的問題。
想認識全國各地的創業者、創業專家,快來加入“中國創業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