話說,當年一“聰明人”抱著互聯網大同的思想,建立了一種獨特的虛擬貨幣發行機制,創造一種沒有國別的貨幣,有心者可以利用計算機演算該算法,獲取一段像:1Ns17iag9jJgTHD1VXjvLCEnZuQ3rJDE9L的代碼,稱為“比特幣”,當然,也可以用現實中不同國別的貨幣購買它,將它用于購買商品或服務。
隨著“比特幣”逐漸增多,買賣的場景出現了,各種虛擬交易所現身,更多人似乎看到它作為“一般等價物”,有接替現實國家“法幣”可能,加之其特殊算法,保證到2140年才達上限2100萬枚,稀缺性顯現,如此,比特幣投資潮到來,價格一路走高。
此外,比特幣不可復制性、匿名性、難以追蹤,更助長其在“洗錢”、“走私”等方面的功用,需求大增,使其最終在前些時日貴過黃金。
但我想說的是,比特幣的暴漲,激起了人們的暴富夢想,但現實中,同樣因比特幣的那些特征,它更像一個投機品,且這個市場被操縱的可能性極大。
比特幣能充當貨幣嗎?
“有房者必然力挺房價,誰也不愿自己的資產貶值。”是的,這是典型的經濟原理,其實,在國內鼓吹比特幣“無比美好”的,也是持有比特幣的大玩家,而只要是學過貨幣學的人對此基本嗤之以鼻。
貨幣發展N千年歷史,從貝殼開始,到現在的紙幣,無一不體現一種“意志”,過去是氏族、部落的意志,現在是國家的“意志”,有法律保障的“意志”。這種意志代表著當權者對貨幣體系的掌控,進而把握住一國經濟的命脈。
目前看,哪個國家都不愿兩大系統“失控”,比特幣想真正充當“一般等價物”必須等待“天下大同”,國別意志被全人類“共同意志”替代,這個……恐怕要等到“共產主義”了吧。
因此,國家意志現在還很難放任比特幣的自由發展,近幾十年,它充當一般貨幣的可能性幾乎是0。
比特幣是投機品
從比特幣兌換價格的變化趨勢看,它的軌跡基本上是“交易量小->價格上漲->擁有者惜售->交易量極度不活躍->價格飛漲->投資者退出,市價急跌”。
有沒有很眼熟?對的,它就是被爆炒的投機品,類似郁金香泡沫、文化產品交易。
18世紀,荷蘭人掀起投資郁金香的熱潮,投機商大量囤積居奇,推動郁金香價格上漲,隨著價格飛升,大眾覺得它會一直漲下去,充當接盤俠。最后郁金香在三年時間內上漲數百倍,然后在兩個月內,其價格下跌到之前的千分之一。
前幾年,天津文交所曾將一幅三個月前拍賣價值300萬的畫拆分為300萬份,每份定價一元發行,三個月后被爆炒到每份20元。然后在幾個月之后跌到了0.1元。
與之類似的,還有云南的普洱茶等等,它們漲跌之間,天壤之別,價值與價格之間,無法公允判斷,更不具穩定的現金流收益,缺乏基準定價,投機性十足,普通接盤俠的結局如何,可想而知。
人傻錢多好接盤?
比特幣首先發源于美國,截至目前開采出來的一千多萬比特幣中,其中,海外市場持有量占到80%以上。可以確認的是,美國的比特幣大玩家動輒數十萬比特幣,甚傳聞有一匿名比特幣玩家大概擁有100萬以上比特幣。而在國內,雖然交易量占到全球市場的70%以上,但大玩家手中不過一兩萬比特幣。
在一個商品持有量較小的市場,但卻交易量最大,匿名交易下,大玩家高價賣出少量比特幣,配合消息面,就可以攪動整個市場,一切盡可掌握。
如今,全球比特幣市場日交易額20萬,而且分散在各國,一旦你手上有2000枚比特幣,就可以配合正面信息,單靠一個人的力量把市場推高。至于那些有十萬甚至百萬比特幣的大玩家,沒人知道他們會怎么操作。
最近聽說一個浙江阿姨,變賣家中房產,買了2套最好的銀河系列“挖礦機”,每天可以“挖出”數枚比特幣,按當下市價,每天得3、4萬元,但這一切能持久么?
參與者多為非專業人士,購買的是實際上并無實用價值的東西,各種五光十色的包裝不絕于耳,“群氓之手”正因為羊群效應而失控,一夜暴富的故事刺激更多的追漲殺跌,不斷演繹人性中的貪婪、恐懼,不對等的博弈下,不能掌握時局的接盤俠們最終只能成為被收割者。
一切有為法,如夢幻泡影,如露又如電,應作如是觀。時間不欺人,讓我們邊走邊看。
想認識全國各地的創業者、創業專家,快來加入“中國創業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