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派代表》報道,看到這個標題時,很多人都會覺得非常不應景。剛過去的雙11,支付寶350億元成交額讓業界驚嘆,即將到來的雙12也許又將掀起一輪網購狂潮,而阿里巴巴上市估值已達到1000億美金。所有一切都是那么欣欣向榮,阿里巴巴,這個中國最大的電商帝國,怎可能正陷入一個危機的境地。
然而,這一目前看來確實風華正茂的帝國,背后則是危機重重。李彥宏說百度離破產永遠只有30天;任正非說華為的危機丶破產一定會到來,這些話也許都為應景。然而,對于喊出要做102年百年集團的阿里巴巴而言,無論從其商家根基的動搖,還是幫助其橫掃網絡的開放策略收縮,以及支付寶這一神器的前路危機,加上其信譽和口碑的不斷走低等。阿里旗下重點業務在2013年冬天幾乎開始全面動搖。
萬歷十五年,歌舞升平,然而大道無敵。趨勢之下,阿里的帝國之花已開始凋零,而黃昏,也將如約而至。
根基之亂:大商家崛起
在目前風頭最勁的BAT三大巨頭中,百度以技術內容為用戶驅動力,騰訊以在線社交為用戶驅動,而淘寶則是一個利益驅動型。用戶使用淘寶目的很簡單,買便宜東西。為了實現這一價值,淘寶不斷延伸發展了支付寶丶天貓等業務,最終得以構建起其龐大的電商帝國。
在阿里帝國版圖中,商家無疑是其建國根基。這些商家就像螞蟻雄兵一樣,在阿里平臺上日夜熬作,在養家糊口之時,也成就淘寶飛速發展。還記得與易趣網的發家之戰時,淘寶通過免費服務將中國互聯網上第一批賣家全部招攬其中,并催生過讓人仰嘆的“五皇冠”丶“金冠”等超級個人賣家。幾年前,因為醞釀收費,淘寶與大量個人賣家爆發沖突(即便到現在,大量被C店仍在維權)。此后,阿里逐漸用淘寶商城(天貓)成功轉型,實現其平臺收費策略,并造就“天貓賺錢狂歡盛宴”。
天貓,是淘寶的一次巨大轉身。其成功之因,既有淘寶的龐大買家數量,更在于,如今原本就是一個傳統大商家向互聯網轉型的浪潮期。超級個人賣家在這一浪潮中逐漸淡化,而財大氣粗的企業開始走上互聯網舞臺。
一輪“大商家”的崛起潮,正在中國互聯網發生。他們在電商業務上的大規模砸錢,讓互聯網電商的門檻丶成本迅速攀升。這2年來,不斷飆升的電商營銷成本,給淘寶帶去了“賺錢狂歡”,也引發了京東丶易迅丶一號店丶蘇寧等各電商平臺的開放狂潮。
“大商家”的崛起,看似給淘寶帶來了無限套利機會,但其實同時也在革掉淘寶“電商唯一核心”的基石。在京東喊出商家不能依賴于單一平臺后,越來越多“大商家”開始經營多個平臺。同時,借助淘寶網API業務的調教,越來越多“大商家”開始布置其自有交易系統,通過自有系統對接所有電商平臺(很多為電商服務的IT企業,提供一個基礎ERP系統,并能快速對接天貓丶京東等所有開放平臺已漸成趨勢)。在這一趨勢中,淘寶開始從“唯一單核”變成商家眾多推廣渠道中的一個。商家不再依賴于唯一的淘寶,這對阿里系而言,無疑是恐怖的根基動搖。
隨著京東,蘇寧等對開放平臺的重視,這些平臺對“大商家”的門檻和收費已遠遠低于淘寶。去年,淘寶還能在雙12時強令商家二選一,要么和京東合作,要么和天貓合作。但在2013年,乃至以后所有時間里,天貓這一強勢而野蠻的命令,將因行業發展趨勢而斷然無法重現。
在此,也許我們也能暗自猜測,京東丶易迅丶蘇寧等開放平臺,其實都在盼望天貓做出這種傷害商家利益的規定。這幾家虎視眈眈的對手,也許都在等待一個時機,迅速聯手,集體吞掉天貓份額。而如果出現那一戰,對阿里而言,必將是血淋淋的教訓。
個人賣家的時代正在過去,“大商家”的時代正在到來。曾經的個人賣家極度依賴平臺,而“大商家”則將掀起跨平臺經營的潮流。淘寶,在這一潮流中,正從“單核”退化成為眾多渠道中的一個。無論這個渠道目前看來多么強勢,但它已不再是唯一的選擇。未來幾年,一個關于電商的新格局,便會重塑,而阿里在其中扮演怎樣的身份,至今仍然是個迷。
就在不遠的一年之前,大部分人的網購概念只是上淘寶。但從2013年冬天開始,在一個輝煌的雙11之后,周朝已亡。一個禮崩樂壞,群雄爭霸的時代已拉開帷幕。要知道,盡管雙十一整個支付寶的交易額達到350億,但京東雙十一期間的訂單額也已達到了100億。
開放收縮:淘寶客亂象
帝國黃昏的先兆,往往并非只有一個。
在淘寶發家史中,有2大決定性戰役。與易趣網的發家之戰,與百度的無煙一戰。其中,易趣一戰中淘寶招攬當時中國所有個人賣家,至今已無需贅言。而如果提到百度與淘寶一戰,不少人都會嗤之以鼻,認為那從來就不能稱之為一場戰爭。因為百度在電商領域,從來沒有對淘寶造成任何影響,其中最明顯的證據自然是“百度有啊”的轉瞬即逝。
然而,我一直認為,淘寶與百度毫無硝煙的一戰,卻在很大程度上奠定了當今電商格局。因為放棄百度的搜索入口,但又想獲得百度的巨大流量,淘寶網推動了其API的開放業務。也正因為淘寶網的API開放戰略,幾十萬淘寶客曾一度占領百度搜索結果頁,幫助淘寶創建了互聯網上最龐大的章魚推廣體系。同時這一開放也嚴重影響了中國B2C電商的生存空間,最終成就淘寶一家獨大的局面。
還記得前陣子,因為“去哪兒”的成功上市,百度高調宣傳其中間頁戰略。然而,一個規模最龐大的中間頁戰略——電商業務,百度卻曾就那樣眼睜睜地看著他從手中溜走,最終造就與百度齊名的阿里系。
2008年9月,淘寶為防止百度在電商業務上的切入,屏蔽百度爬蟲。當時淘寶的理由是“杜絕不良商家欺詐”。對于這一理由,看官可對比如今淘寶封掉微信的原因。表面文章都是一樣,實際擔憂自然也沒不同。無論是百度搜索,還是微信,都可能因入口的便利性,形成用戶購物慣性,從而離淘寶越來越遠。阿里深知,電商業務必須閉環,一旦出現缺口就非常容易被擊敗,甚至可能就此潰敗。就像馬云在打壓美麗說丶蘑菇街等大淘寶客時曾說,阿里的流量入口必須是平原,絕不能是森林。
在那場與淘寶戰斗中,因為已有C2C業務準備,百度反應不算慢,但決心不夠,戰略不明確,同時方法也不夠明智。如果當時百度明確與淘寶死戰,迅速投入重金,以全面開放流量招募賣家,立即推出百度購物API,招募所有站長加入,并借助百度聯盟展開全網推廣,同時從一開始就將淘寶客網站全部封殺。如今的百度電商,也許就是另外一個光景。尤其是API,還記得百度推出“有啊”時,還曾與人討論百度為什么不立即推出API。然而,這已是舊話。
2008年,淘寶開放API后,幾十萬中小站長成為淘寶客,這讓淘寶網商品開始遍布整個網絡。淘寶屏蔽百度后,并沒有失去百度的搜索流量,相反,因為超牛的淘寶客,淘寶網商品甚至可以占領百度搜索幾十頁。曾經多少“左旋肉堿”丶“減肥”等幾十頁的淘寶客SEO戰績,都在張揚數十萬淘寶客彪悍的人生。
在淘寶網開放API前,不少中小站長都在推廣當當網,京東商城等B2C網站。淘寶API出現后,這些B2C很快被眾多站長放棄。因為在淘寶客開放之初,只需放一個淘寶API網站源碼在網上,只要百度有收錄,每月上千丶數千丶甚至數萬元的收入,讓眾多站長趨之若鶩。而淘寶API也從最初最簡陋的版本,在大量站長支持推動下,不斷升級至如今完善的架構。API開放,讓淘寶成為一個無需依靠任何其他大渠道,卻能覆蓋整個互聯網的“章魚”。過去幾年,一個幾十萬站長參與的“大淘寶”時代,成就了淘寶這條龐大的章魚。它的觸角深入到每一個網站的淘寶頻道,每一個論壇的帖子,每一個QQ空間,包括此后的每一條微博,以及此后大量的微信賣家。
然而,如今的淘寶客也是亂象叢叢,并顯露日薄西山之勢。在美麗說丶蘑菇街等借助淘寶API創建導購網站快速膨脹,甚至出現美麗說投靠騰訊,以及大量微信銷售繞過淘寶等阿里不能掌控的情況時,一場針對淘寶API的清剿活動正在展開。這一清剿包括收縮淘寶API結構與權限(讓大量站長離開淘寶客另尋它途),對大導購網站進行打壓,乃至封掉大淘寶客收入不予支付等。
同時,淘寶也推出數量繁多的導購頻道,但大多曇花一現,從未出現一個有影響力平臺。如今,淘寶再次推出一個U站,讓所有淘寶客在這個U站里做導購推廣,而分成則從90%變成70%。淘寶U站,就在淘寶自身網站內,也許只能這樣,淘寶才不會擔心出現“他人功高蓋我主”的情況。凡此種種,淘寶正試圖讓外擴的電商導購,不斷回歸其網站,以免出現導購與交易經由API繞過淘寶。
想認識全國各地的創業者、創業專家,快來加入“中國創業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