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為股權投資領域的主體之一,政府對推動股權投資的發展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本文通過對政府系資金在股權投資市場中的發展概況、投資策略的研究及市場數據、案例的分析等,為相關政府部門更多、更廣泛的參與到股權投資市場中來提供參考,同時指引有意向募集政府資金的VC/PE機構及中小企業。
政府資金參與股權投資市場策略一:財政補貼
培育戰略性新興產業,需要發揮市場配置資源的基礎性作用,通過市場的充分競爭、自由選擇、優勝劣汰,推動戰略性新興產業沿著市場決定的方向發展。但是,在戰略性新興產業市場培育初期,由于企業規模小、競爭不充分、市場不成熟等原因,造成戰略性新興產業的新產品成本過高,嚴重影響了市場需求。因此,中國戰略性新興產業的市場培育需要政府和社會加以扶持,政府的財政補貼也成為支持創業企業發展的一種有效投資形式。
從補貼資金支出形態上來看,地方政府對競爭性企業的補貼主要為實物補貼、現金補貼、稅收支出和財政貼息。
投資策略二:由政府出資設立創業孵化器
孵化器是為創業者搭建的制度性、智能化的服務平臺,為新創辦的小企業提供有利于存活、發展的服務環境和空間環境的公益性服務。進入創業孵化基地的創業者,可以得到低成本或無成本的各種服務,化解創業風險。建立創業孵化基地目的在于為CYE創業者,特別是為本地小資本的生成、培育和發展,提供低租金、零費率、一站式人性化服務的創業環境,建立小企業生成發展機制。通過創業孵化,培育創業帶頭人,形成創業帶動就業的良好機制,對地方的創業工作的開展具有重要意義。
創業孵化基地從啟動建設到投入運營,一般需要3~5年時間。創業孵化基地對入孵企業服務項目少,服務質量低,管理經驗不足是創業孵化基地在建設起步階段普遍存在的問題。目前,我國大多省市地區的創業孵化基地與入孵企業一樣年輕,缺乏經營和管理經驗。這就需要政府加強對創業孵化基地建設與運營的宏觀指導,積極引導創業孵化基地規范運作、科學管理和有效配置資源,使其發揮最大效能。
投資策略三:由政府出資設立投資公司或產業基金
政府性投資公司是指具有政府出資人身份,以貫徹政府公共職能為核心目的,主要從事基礎設施、基礎產業和部分支柱產業投資的國有資產投資主體和經營主體。我國的政府性投資公司產生于上世紀 80 年代中后期,是經濟體制改革過程中,順應政府職能轉變而出現的一種國有資產經營型企業。
近年來,我國政府背景型產業基金快速發展。政府背景型產業基金,顧名思義,其發起方為政府,通過財政資金受托管理投資機構、政府引導基金或行業內有壟斷性質的央企運作基金。這一類型的產業投資基金從國家級到地縣級不等,其設立目標也多為配合協助當地的產業調整、發掘地區產業價值。
投資策略四:設立政府引導基金
政府引導基金的概念在市場上已經并不陌生,并且在近年來獲得了較為高速的發展。政府設立引導基金的宗旨主要是為了發揮財政資金的杠桿放大效應,增加創業投資資本的供給,克服單純通過市場配置創業投資資本的市場失靈問題。特別是通過鼓勵創業投資企業投資處于種子期、起步期等創業早期的企業,彌補一般創業投資企業主要投資于成長期、成熟期和重建企業的不足。這便要求引導基金在兩個層面發揮引導作用:一是引導社會資金設立創業投資子基金;二是引導所扶持創業投資子基金增加對創業早期企業的投資。
政府引導基金在我國經歷了探索起步、快速發展、規范設立與運作三個階段的發展,到目前已經進入相對成熟的市場化運作階段,隨著國內資本市場的逐漸復蘇,由地方政府設立引導基金的熱情逐步升溫,各省、市、自治區也分別制定出臺了適合本地的政府創業投資引導基金設立方案。據清科研究中心不完全統計,截止到2013年第三季度,我國共設有政府引導基金222支,可投資總規模達1,037.42億元人民幣。
想認識全國各地的創業者、創業專家,快來加入“中國創業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