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潤來自副產品
近幾年,雖然一直有大批焦化企業處于虧損狀態,但全行業總體上還略有利潤,不過這些利潤并非來自于焦炭本身,而是焦炭的副產品。
焦炭生產中會產生大量的煤焦油、粗苯、煤氣等副產品,產業鏈完整的焦化企業對這些副產品“吃干榨凈”,利用煤氣制取工業甲醇,對粗苯進行精制提煉,從中找到利潤平衡點。
陜風河介紹,如果不包括副產品,現在一噸焦炭能虧損200元左右,但產業鏈比較完整的企業,副產品能夠貼補焦炭的虧損,公司每噸焦炭還能夠盈利約30元。
在副產品中,煤焦油占比約4%。中宇資訊數據顯示,自2013年至今,華東地區煤焦油價格始終在2500~3000元/噸區間內震蕩。另一種副產品粗苯,其產量也十分有限,與主產品焦炭產量比例約為100∶1。
中宇資訊分析師曹家斌向《第一財經日報》記者介紹,由于下游加氫苯裝置大量投產,對粗苯需求量逐年增加,粗苯始終存在供應缺口,其價格也在最近幾年逐年遞增,年均遞增500元/噸,因此在主產品焦炭價格持續低位的情況下,粗苯成為焦化企業主要的盈利點。
據記者了解,目前山西永鑫煤焦化公司粗苯的含稅價每噸能賣到8000多元,甲醇每噸3000元左右,二甲醚每噸則在4000多元。
不過,利用副產品來補貼焦炭虧損的辦法依然不能長久。粗苯雖然需求量大,但焦化企業因焦炭限產,導致粗苯產量也受限制。另外,煤焦油和甲醇這兩種副產品現在也面臨下游需求疲軟問題。
中宇資訊分析師陳瑩表示,盡管煤焦油還未像多數大宗商品一樣出現產能過剩,但需求表現不佳一直是難以忽略的問題。
“一方面焦化企業限產,煤焦油自身產量不大;另一方面,下游深加工行情低迷,這使得煤焦油很難有‘出彩’表現,因此整體上對焦化廠的支撐也就顯得頗為一般。”陳瑩說。
而對甲醇來說,目前的主要問題是供需矛盾較大,業內人士介紹,后期國內甲醇供應量仍不減,在需求得不到支撐的情況下,價格也很難上漲。
行業洗牌進行時
焦炭庫存增加、大量賒銷和資金回收困難,以及營銷模式推行受阻使國內焦化企業面臨前所未有的艱難處境。
山西美錦能源集團一位負責人對《第一財經日報》記者表示,現在每家企業的資金壓力都非常大,目前資金是比供需關系更加重要的,如果欠款能很快回收還算可以,但如果欠款持續增加,那肯定是沒辦法經營下去的。
“資金轉不動,原料就買不來,所以現在的市場形勢比2008年經濟危機時還要嚴峻,包括小型鋼鐵廠和焦化廠,將會有一批企業被淘汰。“上述負責人認為。
山東省焦化行業協會會長王清濤也表示,近期經濟環境如果有大幅降落,焦化行業可能會有三分之一的企業要死掉,如果繼續延續現在的形勢,也會有5%的企業要死掉,產能過剩倒逼焦化企業必須轉型。
其實,三年前,山西省焦化行業就已開始了整合,進入2014年,焦化行業的兼并重組仍在進行,但一路走來并不順利。
去年10月,山西省經信委發布消息稱,在當年底前,煤焦主體企業產能要達到180萬噸,并完成對被兼并企業的法人治理結構重組、工商登記變更,以及相應的產能置換確認,否則取消主體企業資格,列為被兼并企業,并且還將面臨一系列懲罰措施。
今年3月31日,山西省經信委公示了山西省第一批焦化行業兼并重組主體企業名單,山西焦煤集團、潞安礦業、美錦能源集團等67家企業成為兼并重組的主體。
唐嘉賓表示,焦化行業兼并重組要影響很多利益關系,也會影響到很多人的就業問題,所以行業洗牌會是一個比較長的過程。同時,他認為,焦炭市場在今年上半年已經沒有反彈可能,只能期待下半年的改善。
“目前焦化行業問題比較多,企業虧損,貸不到款,在大幅度限產時,副產品也出現虧損,實在沒有辦法能做什么了,只有耐心等待市場調節,價格上漲。”唐嘉賓說。
想認識全國各地的創業者、創業專家,快來加入“中國創業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