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政手段再現身宏觀調控
cye.com.cn
時間:2007-7-31 9:14:21 來源:中國經營報
作者:黃平 我來說兩句 |
|
 |
|
7月26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召開會議,分析研究當前經濟形勢和經濟工作,提出要遏制經濟過熱。在7月20日上調利率和下調利息稅之后,宏觀調控加碼的可能性越來越大。金融機構一年期存貸款基準利率上調0.27個百分點,儲蓄存款利息稅由現行的20%調減為5%,管理層在宏觀調控上祭出新的組合拳。 這次的宏觀調控會在何種程度上影響中國經濟?如果未來相關經濟數據繼續走高,監管層又將采取哪些調控措施?為此,本報特別采訪了上海社科院世界經濟研究所副所長徐明棋教授、上海財經大學公共經濟與管理學院院長張欣教授和中歐國際工商學院經濟學和金融學許斌教授。 升息減稅:早有準備還是適時調控? 記者:央行宣布了同時上調一年期存貸款基準利率和降低利息稅,如何看待這一調控措施? 許斌:今年4月以來頻繁進行的幾次宏觀調控,反映了管理層對中國經濟從“偏快”走向“過熱”的基本判斷,央行利率調控措施是管理層早有準備并逐步推出的組合政策的一部分。由于管理層對今年的宏觀經濟過熱有著一年或半年的預判期,所以新數據至多影響了政策出臺的時機,而與政策本身關系不大。 徐明棋:從這次調控政策出臺的時機來看,新數據確實影響了這一調控政策。管理層的意圖很明顯,就是對過熱的經濟稍微降一下溫。但是,這次調控的幅度較小且明顯滯后,其實反映了管理層對這一問題的復雜考慮:經濟發展過熱,就有經濟泡沫出現,但是如果對經濟發展急速降溫,又可能會因為調控過猛損害實體經濟,所以這次調控目的就是不讓通貨膨脹和資產泡沫過快增長。 張欣:總體來看,這些調控措施都是為了提高實際利率,減少流通中的貨幣量,方向是對的,但力度不夠。中國這一輪經濟過熱是流動性過剩問題引起的,政府的宏觀調控政策其實是要來解決這一問題。 股市:緊縮還是毫無反應? 記者:政策出臺后,股市又再次以上漲回應,這次調高利率和降低利息稅的政策對股市似乎影響不大? 許斌:當輿論出現“利空出盡”的說法時,自然會影響或誘導投資者,這也是市場的正常反應,所以股票市場在短期內呈現出上漲的態勢;但是宏觀調控的措施具有“時滯性”,當調控的效應經過一段時間后在某些行業顯現出來時,對股市應該會有緊縮的影響,不過,值得注意的是,這種影響有可能被過剩的流動性抵消。 張欣:我認為,這一政策可謂“杯水車薪”,從理論上而言,銀行的確可以通過這些政策吸收一部分資金,但由于實際利率提高不多,從資金的使用效益上對股民吸引不大,從而也很難對股市造成實質影響。 徐明棋:事實上,調高利率的預期已經被提前釋放,當政策確實出臺時,對股市已經不會有太大影響。但這些緊縮政策雖然不足以讓已經流向股市的資金回流,卻有可能延緩或阻止資金進一步地流向股市。 樓市:略有緊縮還是繼續上漲?
|
免責聲明:
凡本網具體標明“來源”的所有文字、圖片和其他形式的文件,均為轉載稿,本網轉載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著贊同其觀點或證實其內容的真實性。如果您對本站文章版權的歸屬存有異議,請立即致電010-51285022或致信chuangye◎vip.sohu.com通知我們,我們將在第一時間予以刪除。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