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適應科技全球化潮流,推進研發、智力和人才國際化。目前,發達國家都是充分利用外部智力資源和國際化程度最高的國家;上世紀末期以來,愛爾蘭、芬蘭、瑞典等新經濟典范其自主創新也都是建立在國際化基礎上的,如芬蘭只有 500萬人口,但諾基亞公司卻是國際化程度最高的跨國公司之一,愛爾蘭、瑞典也抓住cye.com.cn信息技術革命的機遇實現了跨越式發展。我國也必須走開放條件下的自主創新之路,不僅要引進來,還要“走出去”。大力加強國際科技交流與合作,進一步加強技術引進、消化吸收和再創新;吸引外資的重點要轉向引進先進技術、管理經驗和高端人才;同時,著力支持有實力的企業對外投資合作、設立產品設計和研發中心、開展海外并購等,提高利用外部智力和研發資源的水平,招攬國外高端人才,鍛煉培育自己的國際化人才隊伍。
第四,適應世界信息化潮流,加快提升信息業國際化水平。目前,信息技術革命不斷推進,世界信息化成為新的潮流。因特網日益普及,2006年全球網上交易額達6.2萬億美元,軟件領域發明創新更為密集頻繁使人們實現了實時通信,對世界經濟和人類生活產生著日益重大的影響。我國堅持走以信息化帶動工業化的新型工業化道路,信息化將會適當超前發展。我國電子信息產業目前已躍居全球第三,但2006年占GDP的比重僅為5.3 %,占全國工業增加值比重為12.2%,明顯低于工業cye.com.cn化國家平均水平。我國必須大量引進國際上先進的信息技術軟硬件成果,積極參與國際信息產業的合作與競爭,共同推動互聯網的普及和創新,顯著提升國際化水平,世界信息產業是全球化程度最高的產業,世界信息化也是統一標準和規則最為普遍適用的領域。要趕上世界信息化潮流,為我國走新型工業化道路服務。
第五,“中國制造”向“中國創造”轉變,制造業國際化水平顯著提高。我國目前已成為世界制造業大國;我國還成為世界重要的制造基地,已有一大批從低端到高端的制成品產量和出口量居世界第一位。但我國還不是制造業強國,在世界制造業分工鏈條中總體處于低端位置。在新一輪經濟增長周期中,投資擴張加大了產能過剩,目前制造業產能閑置率已達較高水平,加上人民幣匯率持續升值、世界經濟可能將進入周期性調整等內外cye.com.cn部壓力的累積,我國制造業正告別低成本的時代,亟需加大參與全球產業重組和要素優化配置的力度,推動從“中國制造”向“中國創造”的轉型。一是學習借鑒國外企業的經營模式,在全面深化國cye.com.cn內國際分工協作基礎上,培植核心業務,增強核心競爭力;二是學習引入國外先進的管理方法,加快業務流程再造,建立健全供應鏈管理體系,提高信息化水平,在實現資源國內外優化配置過程中提高效率、降低成本,加快新產品開發;三是加強海外投資與并購,建立健全自己的海外營銷網絡,及時發現和創造市場需求,加快開發新市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