震災不改經濟運行趨勢 宏觀調控政策仍須穩定
題:震災不改經濟運行趨勢 宏觀調控政策仍須穩定--央行金融研究所接受新華社記者專訪談地震對經濟影響
今年以來,中國經濟面臨著國內外諸多挑戰。而近期發生的汶川大地震,在給災區人民生命財產造成重大損失的同時,又給中國經濟發展帶來了新的不確定因素。
在此背景下,如何客觀評估當前宏觀經濟形勢,是合理把握未來一個時期宏觀調控力度的關鍵。就地震后的中國經濟走勢,中國人民銀行金融研究所宏觀經濟分析小組近日接受了新華社記者的專訪。
震災不改宏觀經濟運行基本態勢
記者:在年初遭遇低溫雨雪冰凍災害之后,汶川大地震是否會給中國經濟造成大的沖擊,其負面影響有多大?
央行經濟分析小組:地震對我國整體工業生產影響較小,對農產品供應的沖擊相對有限,預計不會改變宏觀經濟運行的基本態勢。地震給震區經濟造成重大損失。但從日本1995年阪神地震等歷史經驗看,災害對一個國家的整體工業產出和GDP的負面影響比較短暫。此外,災后重建都推高了投資需求,但對消費需求和物價影響并不明顯。
相比而言,此次震災預計對我國經濟影響最大的兩個方面是:災后重建會推高固定資產投資增速,并增加短期通脹壓力。此次地震對災區工業、農業產生的破壞,以及受災群眾對食品和日用品的需求,無疑也會對當前物價上漲產生新的壓力。但從日本地震等經驗看,地震對CPI的影響只是短期的,對長期CPI影響并不顯著。值得注意的是,災后大量基礎設施重建,必然會增加未來一段時期內對水泥、鋼鐵以及銅、鋁、鋅等基本金屬和建材的需求,對上游生產價格的沖擊不容忽視。
6月2日,志愿者在綿竹市體育中心受災群眾集中安置點擺放鮮花。 近日,一場以“綠絲帶 鮮花 精神家園”為主題的活動在地震災區四川綿竹進行。由貴州志愿者提供的200萬朵鮮花被布置在漢旺鎮鐘樓、綿竹體育中心受災群眾安置點等地方,為災區群眾送上祝福,鼓舞士氣。 新華社發(戚振林 攝)
當前宏觀經濟整體由“熱”趨“穩”
記者:如何評價當前中國經濟運行態勢?
央行經濟分析小組:地震在一定程度上增大了當期經濟運行的不確定性,但總體上這種影響具有局部性和短期性,不會改變宏觀經濟運行的基本面。從當前宏觀經濟的總體運行態勢看,受國內外經濟運行中一系列不確定因素影響,經濟增速有所放緩,但沒有出現市場擔憂的大幅下滑。
今年以來,我國宏觀經濟內外環境發生了較為明顯的變化,一方面,美國次貸危機引發全球經濟增長放緩,我國出口面臨較大的下行風險;另一方面,從緊的宏觀調控政策和成本上升壓力使國內投資增速逐步回落,先后爆發的自然災害也給經濟運行帶來一定負面影響。這些變化使我國經濟增長由偏快轉向過熱的風險有所減緩。從國家統計局公布的最新宏觀經濟景氣指數看,我國宏觀經濟預警指數在2007年9月至12月亮起趨熱的“黃燈”后,從今年初開始,連續亮起“綠燈”,顯示當前宏觀經濟運行處于穩定區間。從實際經濟運行看,一季度國內生產總值同比增長10.6%,同比回落1.1個百分點,工業生產也有所回落。但就總體而言,目前經濟增長速度與2003年以來本輪上升周期的平均水平大體相當,并未出現急劇下滑。
記者:“出口、投資、消費”是拉動經濟的“三駕馬車”,這次地震給這三個方面帶來了哪些影響?
央行經濟分析小組:從出口來看,出口需求雖繼續放緩,但不應夸大其負面影響。受外需放緩和國內制造業成本上升等因素影響,我國出口增速繼續放緩,由此導致對外貿易順差增速明顯下降。今年前4個月累計貿易順差580億美元,比去年同期減少53億美元。對于有觀點認為外部需求急劇下降會給我國經濟帶來“硬著陸”的風險,主張放松緊縮政策,我們認為,對出口需求下降的影響需要客觀分析,不宜過分夸大。
首先,在未來一段時期內,我國出口不會出現急劇下滑。盡管近年來我國勞動力成本有所上升,但勞動生產率上升更快,出口特別是加工貿易競爭力仍然較強;近年來我國出口需求已經多元化,歐盟取代美國成為第一大出口伙伴,對新興經濟體出口也增長較快;美歐經濟仍表現出一定韌性,出現大幅衰退的可能性變小。其次,短期內出口下降有利于優化我國出口結構,增強競爭力進而促進發展方式轉變。
從投資來看,投資需求近期雖有回落,但后期反彈壓力較大。一是由于我國尚處于工業化、城市化加速階段,京滬高鐵等一系列重大基礎設施項目開工仍將拉動投資增長;二是目前投資回報空間仍然較大;三是災后重建會推動固定資產投資高速增長;四是地方政府換屆基本完成,投資沖動仍然較強?傮w來看,未來投資仍有較大反彈的風險,對投資仍應堅持總量控制,有保有壓。
從消費角度看,今年消費需求仍將保持較快增長,經濟增長的內生動力會進一步增強。我國居民收入仍將較快增長,財政支出進一步向民生領域傾斜。人口結構變化和城鎮化水平提高有利于促進消費增長。農產品漲價對農民增收的促進作用較大,有利于農村市場的繁榮;北京奧運會和上海世博會的舉辦以及地震災害重建等都將拉動消費需求的增長。當前關鍵是要積極采取有效措施,改善收入分配結構、促進消費結構升級,全方位擴大國內消費。如果處理得好,我國有可能由此步入以國內消費增長為主要動力的新一輪經濟增長周期,這正是我國多年來宏觀調控所期盼的結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