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業增速面臨放緩壓力 投資增長潛力不容忽視
從工業增加值數據來看,雪災結束后,工業增加值單月增速由1至2月份的15.4%反彈至3月份的17.8%,5月單月雖實現了16%的增速,但扣除節假日調整因素呈現回落趨勢。
廣發證券宏觀經濟研究員劉朝暉認為,工業增速放緩主要是供需雙向擠壓的結果:一是PPI上升導致企業成本上升,部分企業減產;二是緊縮力度持續增大,導致總需求實際增速放緩。
1至5月,城鎮固定資產投資40264億元,同比增長25.6%。從固定資產投資到位資金來源構成看,從緊的貨幣政策效應正逐步顯現,5月城鎮投資到位資金同比增長23.7%,國內貸款17.6%的增速低于這一水平。不過,企業的自籌資金卻呈現上升趨勢,5月增長29.3%。
值得注意的是,從施工和新開工的項目來看,截至5月底,城鎮50萬元以上施工項目計劃總投資同比增長17.6%,比上月提高0.7個百分點。新開工項目計劃總投資增速比上月提高2.6%,這是今年以來新開工項目投資額同比增速首次回升,投資增長潛力不容忽視。
進出口增長并無數據反映的高
從5月份的貿易數據來看,單月28.1%的出口增速推動1至5月的出口增速達到22.9%,比1到4月的數據提高了1.4個百分點。
第一創業證券研究員王皓宇指出,出口增速連續三個月呈現回升的勢頭,超出市場預期。值得注意的是,中國對美國的出口增速在經歷了次貸危機爆發初期的回落后,最近連續兩個月上升,表明美國經濟因次貸危機爆發所發生的“過調”可能接近尾聲。
中金公司首席經濟學家哈繼銘認為,5月出口增速顯著反彈,源于今年“五一”長假縮短可能影響貨物報關的進度。剔除這一因素,出口增長并沒有數據反映的那么高。
從進口來看,5月單月的進口增速上升到40%,推動1至5月進口增速達到了30.4%的高水平,比1至4月的數據高出2.5個百分點,特別是初級產品的進口增速達到69.4%,“步伐明顯加快”。
哈繼銘認為,在全球通脹的背景下,進口名義增速強勁源于進口價格的高漲,實際增速并未加快。今年1至5月進口名義值同比增長32.7%,遠高于去年20.8%的增速,但這主要反映了進口商品特別是國際原材料價格的高漲。如果剔除價格因素,中國今年以來實際進口增速8.9%,比去年有所放緩。
進口價格高漲抑制了貿易順差增長。數據顯示,5月份貿易順差202.1億美元,同比下降9.9%。分析人士認為,貿易順差一定程度的下降將有助于緩解我國過高的外匯占款,給中央銀行控制流動性“減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