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于支持中國經濟增長的中長期因素并未消失,雖然今年上半年我國經濟增長速度有所放緩,但我們不用過于擔心中國經濟增長放緩問題,因為未來中國經濟增長的潛力和彈性仍然很大。
今后一段時間,我國的宏觀調控會更多地在“反通脹”與“保增長”之間尋求平衡,管理層可能以政策微調來應對經濟增長的放緩。而 在今年下半年政策微調的方向可能集中在出口政策和金融政策兩個方面。
從2008年上半年國民經濟運行的數據來看,在國內外不利因素的影響下,上半年國民經濟繼續保持平穩較快發展,初步核算,上半年GDP按可比價格計算,同比增長10.4%,比上年同期回落1.8個百分點。其中二季度增長10.1%,增速比一季度放緩0.5個百分點,這也是2007年第二季度以來GDP增長率連續第五個季度下降。
經濟增長潛力和彈性仍大
上半年我國經濟增長速度有所放緩,但我們認為,不用過于擔心中國經濟增長放緩問題,未來中國經濟增長的潛力和彈性仍然很大,理由如下:
首先,支持中國經濟增長的中長期因素并未消失。促進我國經濟近幾年出現快速增長的是城市化、工業化、市場化以及生產力(全要素生產率)的提高等中長期因素,這些因素不可能在短時間內突然消失。因此我國經濟目前和未來若干年的快速增長仍然擁有堅實的基礎。以城市化為例,統計數據顯示,2007年我國城市化率為44.9%,距離中等收入國家平均的61%,與高收入國家平均78%的差距甚遠,未來城市化率還有很大的提升空間。
其次,投資、消費、出口這“三駕馬車”拉動我國經濟增長的短期動力仍然不減。一方面,出口增速不會大幅回落。雖然全球經濟的放緩、外貿政策的密集出臺、人民幣的加速升值、貨幣政策持續從緊以及成本上升導致貿易條件惡化等因素都對我國出口增長產生負面影響,但近期我國出口也呈現出口需求多元化、出口產品結構優化和出口議價能力提升等新的變化。加上我國出口固有的成本優勢和比較優勢依然強勁。雖然出口增速未來還將繼續放緩,但不用擔心出口大幅回落。另一方面,投資后期反彈可能性較大。雖然上半年固定資產投資的實際增速比上年有所放緩,表明未來投資增速可能下降。但投資在2008年下半年將由于地方政府換屆基本到位、災后重建啟動等因素的推動而出現反彈的可能。6月份投資增速大幅反彈至29.5%,表明即使在信貸緊縮背景下,投資仍能保持較高增長率。
此外,我國消費仍保持著較快增長。今年以來城鎮和農村居民的收入均實現了較快增長,這將有力促進消費增長。同時,由于就業狀況的繼續改善,將對增加居民收入、穩定收入預期、擴大消費支出產生重要影響。而收入分配制度改革進程的加快,社會保障制度的逐步完善都將有力促進居民消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