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當前我國貨幣、財政政策都是反周期操作,未來一旦順周期操作,經濟增長的彈性仍然很大。
就貨幣政策而言。2008年初,我國確定從緊貨幣政策基調的目的之一正是為了防止經濟增長由偏快轉向過熱。而去年以來的上調存款準備金率、提高利率、實行信貸規模季度控制等政策手段都是為了抑制國內需求過快增長的反周期操作。如果政府真擔心經濟增長問題,貨幣政策開始反向操作,其操作空間是相當大的。以存款準備金率為例,目前法定存款準備金率達到17.5%的歷史高位,人們只是擔心其是否還有上調空間,如果反向操作,其下調的空間是不用懷疑的。
就財政政策而言。在2006年,財政赤字仍然相當于GDP的11%,而2007年的財政盈余則相當于GDP的0.3%,這是財政政策收緊的結果。由于財政政策收緊,導致2007年GDP被削減了1.3個百分點。也就是說,如果2007年的財政政策與2006年一樣放松的話,去年的GDP增長就不是11.9%,而是13.2%。因此,如果中國經濟在未來出現大幅下滑,通過放松財政政策會有能力刺激經濟的增長。
以政策微調應對增長放緩
政策尋求“反通脹”與“保增長”之間的平衡。由于通貨膨脹壓力并未實質性減輕,因此我國的緊縮政策短期內不會結束。但在美國次貸危機影響逐步擴散,全球經濟減速風險日益增強的背景下,國內宏觀調控在具體政策措施方面可能會根據情況變化適度微調。近期國家領導人密集外出調研,表明政府已經開始高度關注國內外形勢變化對我國經濟金融的影響。未來宏觀調控政策將更多的在“反通脹”與“保增長”之間尋求平衡。
我們認為,下半年宏觀政策微調的方向可能集中在出口政策和金融政策兩個方面。
在出口政策方面,由于出口面臨下行壓力是當前經濟增長面臨的最大挑戰。所以,全國人大財經委在聽取國務院相關部門的匯報后指出:“在國際經濟不確定性增強、外需減弱的情況下,要把握出口調控政策的節奏和力度,防止多種不利因素過于集中對出口企業造成過大沖擊。”我們預計下半年政府針對出口行業的調控政策可能出現微調,首先,在財政政策層面對出口的支持可能更為積極,包括有選擇地提高一些勞動密集型產品的出口退稅率。其次,由于人民幣持續升值是出口受壓的一個重要原因,而在上半年人民幣已對美元升值6%的情況下,下半年升值速度也將顯著放緩。
在金融政策方面,從緊的貨幣政策使得商業銀行轉變了信貸偏好,也使得中小企業融資面臨嚴峻挑戰,如工商銀行浙江省分行2008年1-4月新增小企業貸款僅為去年同期的七分之一不到。而中小企業一直是推動我國經濟發展的重要力量。因此,為解決中小企業融資難問題,管理層將抓住時機,推進從緊貨幣環境下的金融創新,通過大力支持發展非銀行金融機構來解決中小企業融資難問題,促進經濟平衡快速發展。由于非銀行金融機構并不創造貨幣,所以發展非銀行金融機構支持中小企業融資與當前從緊貨幣政策并不沖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