縱觀改革開放30年,中國青年就業觀念的演變大致經歷了三個階段,即服從分配、走向開放、自主擇業。
青年的就業與發展的變遷,說明了青年就業的三個趨勢:自主化——主體性越來越強;務實化——政治色彩淡化;多元化——選擇面越來越寬。
服從分配——計劃體制遺留階段:1978-1980年代中期
從1978年到1980年代中期,在計劃經濟體制慣性的影響下,農村青年與廣大農民一樣還不能自由流動;城市青年中,由于高等教育仍然是一種高度集中的計劃管理模式,就業實行的是“統包統分”,由國家包下來分配工作,負責到底。該階段中國青年的擇業觀念比較被動、單一。
擇業傾向上比較被動農村青年除極少數通過高考改寫命運外,大多數是子承父業,集體耕種土地或承擔家庭聯產承包責任制的分田到戶,都是以農耕為主。城鎮非大學生的青年以“接班”居多,也是父業子承;接受中高等教育的知識青年,由于社會就業制度、招聘制度比較硬性和僵化,強調一切服從社會需要、服從國家分配,“我是革命一塊磚,哪里需要哪里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