擇業標準偏向政治化農村青年由于務農的固定性基本上沒有選擇余地。城市青年的擇業標準主要表現在對不同職業的評價方面以政治地位和社會地位為第一因素。1984年“中國青年的就業問題”調查結果顯示,當時青年人在評價職業時看重的依次是:社會地位、社會意義、發揮個人才能和報酬。
擇業意向:重政工而輕農商當時青年就業最看重“政治地位”和“社會地位”,今天仍然流行的知青“訴苦”文本依舊在展示“上山下鄉”是難以抹去的“傷痕”;高考恢復之后的數年間甚至更長的一段時間內,知青“回城”成為中國人口遷移的一大景觀。在城鎮中,經商仍然是“末節”,大學生普遍對理工科感興趣,追求的理想職業是“科學家”和“工程師”。普通待業青年也以“上班”為第一考慮,實在沒有出路的情況下,才會走向“個體戶”或商業、服務業等第三產業。
但是,中國已醞釀了新的社會發展階段的人才需求,將改變眾多青年人的就業觀念和方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