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經濟最大的特點是虛擬經濟,即高度依賴虛擬資本的循環來創造利潤。虛擬經濟本身并不創造價值,其存在必須依附于實體生產性經濟。當前的美國金融危機是經濟過度虛擬化和自由化后果的集中反映 ●當前美國金融危機宣告了上世紀80年代末由“華盛頓共識”所確立的新自由主義經濟理論的基本破產。因此,對內我們要嚴格控制金融混業經營帶來的連鎖風險,對外更要控制金融開放的業務范圍和節奏,防止國外金融危機對本國金融體系的傳染 ●發展虛擬經濟必須和實體經濟緊密結合。大力發展生產性服務業,既可實現產業升級,又可有效防止虛擬經濟脫離實體經濟變質為泡沫經濟。美國的教訓還警示我們,在開發金融衍生產品的同時必須加強相應監管,避免過度開發,從而控制風險規模 繼“兩房”被美國政府接管后,美國第四大投行雷曼兄弟申請破產保護,百年老店美林證券也陷入破產危機,最終被美國銀行收購。與此同時,美國其他著名金融機構如高盛、大摩、華盛頓互惠銀行和國際集團等也都搖搖欲墜,美國次貸危機進入了全面深層次的大爆發階段。我們究竟該如何認識美國當前的金融危機?美國金融危機給了我們哪些警示? 美國經濟最大的特點是虛擬經濟,即高度依賴虛擬資本的循環來創造利潤。馬克思在《資本論》中最早對虛擬資本 (Fictitious Capital)作出系統論述。虛擬資本以金融系統為主要依托,包括股票、債券和不動產抵押等,它通過滲入物質資料的生產及相關的分配、交換、消費等經濟活動,推動實體經濟運轉,提高資金使用效率。馬克思指出抽象勞動是價值的唯一源泉,價值是凝結在商品中的人類的無差別勞動,因此虛擬經濟本身并不創造價值,其存在必須依附于實體生產性經濟。脫離了實體經濟,虛擬經濟就會變成無根之草,最終催生泡沫經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