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問四:與以往不同,此次政策調整同時強調了經濟發展后勁,兼顧中長期發展,對此你有何評價?
答:這體現了科學發展觀的要求。中國從近期看,需要從總量上拉動經濟,防止下滑。但從長期看,根本上講中國經濟問題的核心仍是結構問題。總量合理,結構不一定合理;總量不合理,結構肯定不合理;結構不合理,總量也不可能合理;只有結構合理,總量才能真正合理。總量是治標的,結構是治本的,只有兼顧當前和長遠,才能標本兼治。
提問五:對于“取消信貸規模限制”,您如何看?對銀行經營有何影響?
答:實行信貸規模限制是前一階段不得已的權宜之計,目的是通過控信貸防通脹。這是計劃經濟時期的老辦法,在過去的經濟過熱時期都采用過。這一措施是一把“雙刃劍”,表面上看控制了經濟過熱,但本質上是向計劃經濟的無奈回歸,也不可能從根本上解決通脹。根據新的形勢取消信貸規模限制,是向“適度寬松”貨幣政策方向邁出的良好一步,有利于商業銀行依法、合規、穩健經營,按市場原則自主運用資金,既支持經濟,又實現收益。
提問六:銀行應當如何既加大信貸支持,又防控風險?
答:十條措施既有利于我們抵御國際金融危機,又是銀行業發展的重要機遇。我曾講過銀行要“抓住機遇,好快并重,量力盡力,兩促兩防”,即銀行要緊緊抓住這次刺激經濟增長的機遇,量力而行,盡力而為;既促進經濟的發展,又促進自身的發展(加大投資可帶來新的客戶源);既“防”錯失良機,又“防”新的風險;要“頭冷心熱,眼快手穩”,在風險可控的前提下,找準商機特別是三類重點商機:一是財政支持的重點項目;二是不承擔風險Cye.com.cn的代理類項目;三是社會效益、經濟效益好的優質項目。同時,不能頭腦發熱,要防止“潮水現象”(即經濟漲潮時不良貸款如礁石一樣被掩蓋,退潮時暴露)。此次全球金融危機第一波沖擊的是虛擬經濟,第二波沖擊的是實體經濟。由于企業效益下滑,處理不好將對金融業造成第三波反沖擊(如同錢塘江大潮的“回頭潮”),主要表現:一是銀行不良貸款增加,二是企業存款下降影響銀行流動性,三是上市公司業績改變加劇股市波動。如何防止“第三波反沖擊”、防止“回頭潮”,是對金融業的重大考驗。銀行要在這次考驗中選準商機,抵御沖擊,提升自己,借機發展,“更上一層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