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金融危機對我國經濟的最大影響是對我國就業形勢的沖擊,當前我國就業形勢異常嚴峻。面對危機,政府要把擴大就業作為第一工作目標,利用就業壓力所形成的“倒逼機制”引導新的創業浪潮,用創業帶動就業。
面對危機,政府應該用創業帶動就業,主動引導第四次創業浪潮,讓更多的勞動者成為創業者。據調查估計,目前返鄉農民工已經有800萬人創業,并已經帶動3000萬人就業。因而,怎樣利用危機“倒逼機制”引導中國的創業浪潮、通過創業帶動就業來應對當前面臨的就業壓力,是一個十分緊迫的重要問題。
當前,農民工創業既有必要性,又有可能性,農民工創業及其推動的城鎮化和工業化可以引爆我國最大的內需。鼓勵農民工創業并不僅僅是為了應對當前的就業危機。從長遠的發展來看,農民工創業有利于解決“三農”問題,有利于工業化的可持續發展,有利于城鎮化的健康發展。
農民工創業在當前的重大意義在于:一是有利于提高農民收入和農村消費水平,進一步擴大內需。擴大內需的關鍵在于啟動農村消費市場,農村消費市場活躍的關鍵又在于提高農民收入。通過回鄉創辦經濟實體,返鄉農民工有效帶動一大批農民就業致富,已經從昔日的城鄉游民轉變為當地經濟的“領頭羊”,成為縣域經濟發展的重要推動力量。農民工返鄉一人創業,可以致富一方,進而拉動內需。
二是有利于農村城鎮化發展,建設一批中小城市。我國的城鎮化實質上是一種半城鎮化,已經進城的農民工實際上并沒有市民化。農民工回鄉創辦的企業近半數在小城鎮和縣城,帶動資本、勞動力等經濟要素向縣城集聚,擴大縣城人口和經濟規模,有效推動以縣城為中心的農村城鎮化發展,引爆農村內需大規模擴容。
三是有利于減少大規模的異地流動帶來的沉重代價。由于家庭分離,農民工的異地流動形成了諸如留守兒童問題、留守老人問題和農村勞動力弱質化及老齡化等巨大的社會代價。目前全國農村留守兒童約5800萬。由于家庭的不完整、父母在家庭功能中缺位,農村留守兒童的健康成長受到嚴重影響。農民工回鄉創業有利于化解多年來農民工進城務工所形成的一些社會問題,減少大規模的異地流動帶來的不利影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