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改革開放進入新的發展階段后,既面臨國際金融危機的嚴峻挑戰,也面臨世界產業結構調整的有利契機,優化國土開發格局的任務更加重大而緊迫。在這樣的大背景下,遼寧沿海經濟帶開放開發被納入國家總體發展戰略,這是加快遼寧乃至東北老工業基地振興的一個重大歷史發展機遇,也將對環渤海乃至東北亞地區經濟合作產生積極深遠的影響。
一、遼寧沿海經濟帶開放開發具有良好基礎。遼寧沿海經濟帶由6個沿海城市所轄21個市區和12個縣(市)組成。隨著環渤海地區經濟日益活躍和東北振興取得重要進展,加快遼寧沿海經濟帶建設已在遼寧和東北地區形成廣泛共識。推進這一區域的開放開發具有諸多優勢:一是區位條件優越,處于環渤海地區和東北亞經濟圈的關鍵地帶,是東北地區的主要出海通道和對外開放的重要窗口。二是港口基礎雄厚,現有港口群與世界160多個國家和地區通航,在1000多公里宜港岸線中有400公里深水岸線。三是土地資源豐富,擁有2000多平方公里可供綜合開發的廢棄鹽田、鹽堿地和荒灘。四是產業體系完備,石油化工、機械裝備、電子信息、船舶制造、金屬冶煉等工業發達,高新技術產業和現代服務業快速發展。五是科技教育發達,現有高等院校33所、獨立科研機構87所和大量高素質的產業技術人才。六是交通網絡密集,高速公路、鐵路運輸和原油輸送管道暢達。七是城市功能完善,目前城市化率高達58%,現有8個國家級開發區和17個省級開發區。八是經濟腹地廣闊,沈陽經濟區被稱為東方“魯爾”,經濟總量占遼寧的55%,規模以上工業占60%以上。此外,還有長吉經濟區和哈大齊工業走廊等。從總體上看,遼寧沿海經濟帶是東北地區經濟基礎較好、推進全方位對外開放的重點區域,也是承接國內外先進產業轉移、建設國家新型產業基地的重要載體。
二、遼寧沿海經濟帶開放開發已經初見成效。全球區域經濟合作,在20世紀形成了歐洲經濟圈、北美經濟圈和亞太經濟圈,國內外有識之士認為21世紀將在東北亞取得重大進展,遼寧沿海經濟帶將是一片充滿生機和希望的投資熱土。2005年初,遼寧省委、省政府在深入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的過程中,緊緊抓住東北振興和沿海開放的雙重機遇,提出加快遼寧沿海經濟帶開放開發的戰略舉措。遼寧沿海經濟帶建設的切入點是“五點一線”,主要包括大連長興島臨港工業區、營口沿海產業基地、遼西錦州灣經濟區、丹東產業園區和大連花園口經濟區,規劃總面積為483平方公里,起步區面積為195平方公里,逐步形成以1443公里濱海公路連接多個開發區域的線狀布局,輻射和帶動100公里范圍內的沿海經濟帶發展。在戰略定位上,突出大連的龍頭地位和沈陽的樞紐作用,推進大連東北亞航運中心和沈西工業走廊建設,促進沿海和內地優勢互補、協調共進。在產業布局上,立足現代制造業和現代服務業“雙引擎”發展,培育臨海臨港產業集群,拓展遼寧和整個東北的產業結構調整空間。在發展模式上,著力推進發展方式轉變,走資源節約型、環境友好型發展道路,構建生態文明的經濟帶、循環發展的經濟帶。近幾年來,遼寧省委、省政府制定了加快“五點一線”建設的若干意見,出臺了鼓勵沿海經濟帶開放開發的政策措施,重大基礎設施建設和投資項目有序展開。遼寧沿海經濟帶現已成為國內外企業投資創業的新亮點,成為全面振興東北老工業基地的“發動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