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鐵正改變中國經濟版圖
cye.com.cn
時間:2009-11-24 9:36:10 來源:21世紀經濟報道
作者:肖明 顧敏 我來說兩句 |
|
 |
|
珠三角北移,京津冀擴容,長三角膨脹……高鐵引領中國基礎設施提升至3.0時代。
三大經濟圈將進入服務經濟時代,服務業中心與其腹地的空間關系由此發生質變,中國經濟版圖加速融合。
不僅于此,預計到2020年,中國200公里及以上時速的高速鐵路建設里程將超過1.8萬公里,占世界高速鐵路總里程的一半以上。 高鐵時代,使得中國城市之間的同城效應得到體現,鐵路沿線將形成走廊產業經濟帶,有助于擴大地區間的分工,中國也將由此衍生出新的基礎產業——高速鐵路裝備制造業。
尤為重要的是,高鐵提高了國內市場的統一性,各地區域規劃難協調的問題或許將迎刃而解,中國的城市化和工業化進程從此加速。中國的硬件設施在全球下一輪競爭中將居優勢。
------------------------------------
臨近歲末,一年一度的春運大潮即將開始。
在武漢和廣州之間的線路,是否仍會出現一票難求的境遇,即將開通的武廣高鐵能否解決這個問題。
武廣高鐵線路全長1000多公里,按照現行350公里每小時的運行速度,只需要3個小時左右,比原先的10個多小時大大縮短。不過,即便縮短了時間,在珠三角打工的農民工,對于500多元的票價能否承受。
“現在80后、90后都要坐臥鋪,講求舒適。”11月20日,前鐵道部副部長,世界軌道交通發展研究會會長國林,在2009高速鐵路國際峰會上的詼諧語言,表明他對這些問題并不擔心。
而在明后年,中國將有上萬公里的高速鐵路逐步開通,屆時中國1000公里之內的鐵路運輸優勢,將與航空直接競爭。此前,武漢至合肥,成都至重慶的高鐵開通后,兩地的直線航空基本停飛。
但是高鐵改變中國的不僅僅如此。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研究員丁寧寧認為,高鐵將加快中國的城市化和工業化進程,并幫助中國解決資源環境問題。
改變基礎產業
中國高鐵的開通,將改變中國的基礎產業以及出行的方式。
丁寧寧不否認汽車在中國支柱產業的作用,但他認為汽車主要用于休閑出行,而不是上班代步工具。
“東京有700萬輛機動車,約為北京的2倍,但是東京日常上班很少有開車的。北京應該將軌道交通的地鐵網和高鐵網連接,這是解決交通擁擠的最好辦法,也不妨礙汽車業的發展!彼f。
早在上個世紀80年代中期,國內研究2000年的交通運輸發展,就得出結論,中國是一個最適合發展軌道交通長距離運輸的國家,中國不應該學習美國等國家發展以小汽車為主導的交通發展模式。但是在實際發展中偏離了這個方向。
汽車業能夠刺激經濟發展的觀點日趨占據主要位置。這個觀點并無錯誤,今年全國汽車銷量將達到1000萬輛,為世界第一大汽車市場。
|
免責聲明:
凡本網具體標明“來源”的所有文字、圖片和其他形式的文件,均為轉載稿,本網轉載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著贊同其觀點或證實其內容的真實性。如果您對本站文章版權的歸屬存有異議,請立即致電010-51285022或致信chuangye◎vip.sohu.com通知我們,我們將在第一時間予以刪除。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