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鐵正改變中國經濟版圖
cye.com.cn
時間:2009-11-24 9:36:10 來源:21世紀經濟報道
作者:肖明 顧敏 我來說兩句 |
|
 |
|
不過隨著買汽車的人越來越多,交通越來越擁堵,城市的空氣污染問題越來越突出,汽車的發展,并沒有解決交通便利問題,軌道交通發展的優勢反而逐步體現出來。
北京近年以來加快了軌道交通建設的步伐,力度從根本上解決交通問題。丁寧寧則認為,上班基本還是要靠地鐵,至于1000公里之類的出行,應該以高鐵為主。1000公里之外的則可以通過航空。
挑戰區域規劃
高速鐵路全面改變中國的時代終于到來。
這不僅僅包括產業結構,產業布局,還有體制改革。
以京滬高鐵為例,原先預計該線路為350公里每小時,現在對外公布的速度是已經提高到380公里每小時。這樣的目的是使得京滬1300多公里的線路,正常運行時間在4個小時以內。“4個小時是一個時間點,這會促使更多的人改坐火車而不是飛機。”一位分析人士說。
而高鐵對航空業的沖擊只是一方面,更大的影響則是對沿線產業和城市規劃的重新布局。
以長沙為例,武廣和滬昆高速鐵路線在長沙交匯,長沙市規劃管理局的總工程師王慧芳對外透露,整個城市規劃的修編已經開始。這涉及到2010年到2030年規劃。同樣武漢的高鐵客運新火車站位于楊春湖,該地一夜之間成為城市三大中心之一。因此全國高鐵經過的地區,都開始對城市產業和商務區開始新的規劃。
同時由于高鐵線路極大地縮小了城市距離,很多產業規劃的體制性問題得到解決。比如盡管全國規劃了幾大經濟圈,但是各地各自為政的一些問題仍沒有解決。
比如,北京現在規劃的新機場參考之一的位置是大興。不過有分析專家認為,由于這個機場的選擇地沒有考慮與周邊地區的規劃協調,高鐵對其考驗還沒有開始。
“過去很多地方都說要協調區域規劃,其實很多是重復建設,但是高鐵一開,想不協調都不行。”丁寧寧對記者說。
他判斷,高鐵將使得中國城市之間的同城效應體現,有利于鐵路沿線形成走廊產業經濟帶,有助于擴大地區間的分工,使得國內市場的統一性提高。并且也有利于農村流動人口進入城市,增加民眾的工作機會,擴大城市規模。
進入路橋時代
國林此前分別考察過日本、法國等國的高速列車,他判定,全世界歷經江河時代、海洋時代,由于高鐵的開通,人類將進入到路橋時代。“今天的中國將使人便其行,物暢其流。”他在2009高速鐵路國際峰會上說。
他指出,有法國、日本的先行試驗,給中國積累了寶貴的高鐵經驗,中國有望探索出高鐵發展的成功之路。
根據了解,目前法國、日本盡管高速鐵路技術很高,但是實踐中很多無法運用。主要原因是,日法等國的空 間距離小,高速列車難以提速。列車如果提速太快,沿途沒有人流,也會導致乘坐率不高。國林就分別體驗過法國270公里/小時、320公里/小時高鐵共3次,也體驗過日本的高鐵2次。他說,“他們跑太快是難以為繼的,但中國不存在這些問題。”
|
免責聲明:
凡本網具體標明“來源”的所有文字、圖片和其他形式的文件,均為轉載稿,本網轉載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著贊同其觀點或證實其內容的真實性。如果您對本站文章版權的歸屬存有異議,請立即致電010-51285022或致信chuangye◎vip.sohu.com通知我們,我們將在第一時間予以刪除。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