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展民營經濟要創新觀念
cye.com.cn
時間:2010-1-3 12:33:36 來源:文匯報
作者:史晉川 我來說兩句 |
|
 |
|
任何一個國家或者地區,經濟發展都包含了工業化和城市化這兩個方面的重要內容。從經濟學資源配置的角度來看,工業化的過程就是資源在不同產業間的流動和優化配置,城市化的過程就是資源在不同地理空間的流動和優化配置。改革開放30年來,中國的經濟發展歷程表明,制度的變革——經濟體制的改革——是推動經濟發展的強大動力。同樣的,經濟體制的改革,從經濟學資源配置的角度來看,也包括著兩個方面的重要內容,一是資源配置方式的改變,二是資源配置主體的改變。中國經濟體制改革的目標是建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也就是以市場化為導向的經濟體制改革,因此必須確立市場在社會資源配置活動中的基礎性地位,發揮市場在資源配置活動中的基礎性作用,這種資源配置方式從計劃為主轉向市場為主的改革進程,就是市場化。確立了市場化導向的改革目標,經濟體制改革要解決的另一個問題,就是在建設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過程中,如何培育出能夠利用市場機制來從事資源配置活動的主體?答案是:大力發展民營企業。民營企業的培育和民營經濟的發展,實質上就是一個社會經濟活動中資源配置主體的民營化過程。由此可見,改革是發展的動力,要發展就必須要改革;而要改革,就必須在建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過程中大力發展民營企業,培育和壯大民營經濟。通過30年的改革,民營經濟已經成為推動中國經濟發展的重要力量,同時中國的憲法也確定了民營經濟作為國家經濟活動中重要組成部分的法律地位。 經濟體制的改革實質上就是體制的創新,而思想解放和觀念創新是體制創新的前提。 要大力發展民營企業和壯大民營經濟,就要解放思想,確立市場經濟就是老百姓的經濟這一新的觀念。科學發展觀的基本要求之一就是以人為本,發展經濟的目的就是要更好地滿足人民群眾日益提高的物質生活和文化生活的需求。人民群眾的需求是豐富多彩的,并且隨著經濟發展和收入水平提高在不斷地變化著。包括中國在內的各國計劃經濟的實踐已經表明,運用計劃手段來了解和掌握全社會老百姓的需求,并且利用計劃手段來指導國有企業從事資源配置及生產和分配產品與勞務,是一種低效率的經濟體制。大力發展民營企業,其目的就是充分調動廣大人民群眾創業致富的積極性,給老百姓巨大的創業空間,讓老百姓自己去闖市場,了解和掌握市場中各種千變萬化的需求,從而更有效率地從事生產經營活動,生產和提供各種商品和勞務,以滿足老百姓自身的物質生活和文化生活需求。因此,樹立以人為本的科學發展觀,就必須充分地尊重老百姓的創業和創新精神,大力發展民營經濟,使民營企業成為社會經濟發展的主體。 要大力發展民營企業和壯大民營經濟,就要解放思想,確立各類所有制經濟主體在市場經濟中一律平等的觀念。市場經濟是以法治為基礎的公平競爭的經濟制度。市場經濟中,無論國有經濟、外資經濟還是個體私營經濟,或者是各種混合所有制的經濟,只要是按照國家法律組建的各類企業組織,在社會經濟活動中,地位是一律平等的。產業或者行業的準入,市場的競爭規則,政府的經濟性和社會性的管制,對于所有的企業都應該一視同仁。除了少數承擔提供公共產品活動的國有企業外,政府不應該給不同所有制類型的企業任何特殊關照的政策待遇。因此,大力發展民營經濟,政府就必須充分地尊重所有人的財產權利,為民營企業的發展提供一個法治化的公平的競爭環境。
|
免責聲明:
凡本網具體標明“來源”的所有文字、圖片和其他形式的文件,均為轉載稿,本網轉載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著贊同其觀點或證實其內容的真實性。如果您對本站文章版權的歸屬存有異議,請立即致電010-51285022或致信chuangye◎vip.sohu.com通知我們,我們將在第一時間予以刪除。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