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現狀】新生兒半數是內地“港生”
Sunny懷孕3個多月,她是第一胎,但看到香港身份的各種優惠,也通過中介加入了赴港生子的大軍。11月初,在中介的安排下,她第一次赴港做孕檢,預約床位。通關時,她看到人群中大著肚子要去生孩子的孕婦就有十多個。
在博客中,Sunny記錄了她的一些所見所聞。她說,她被安排去了一家私立醫院,產房中60%-70%的產婦都是內地去的,深圳、廣州的居多,也有山東人、上海人,大家都說普通話,交流起來很方便。Sunny說:“大多數人是生二胎,我是為了給孩子一個香港身份,如果將來孩子能夠享受香港的高福利,我辛苦點倒也無所謂。”
濟南的張小姐曾去香港旅游。她說,在旺角等地的大街上,隨處可見“代辦內地赴港生子,全程陪同”這樣的大廣告招牌,生意可謂紅火,在一些香港人眼里,內地孕婦帶來了滾滾財運。
私立醫院床位已預約到明年4月
在香港,內地孕婦赴港產子已形成了巨大的產業鏈,而醫療事業已成為香港的第六大支柱產業,貢獻最多的就是內地孕婦。
根據香港醫院管理局的公開數據,從2001年到2008年,內地赴港產子的人數由每年620名增加至2.5萬名左右,翻了40倍。而香港新生兒中內地港生的已占到了40%以上。
因為公立醫院的床位緊張,私立醫院成了這場“孕”動中的最大受益者。香港浸信會醫院對2007年該院的嬰兒出生人數進行統計,一年接生了8789名嬰兒,“全港稱冠”,其中7成半是內地產婦,僅有2成半是香港產婦。該院形容統計數目用了“飆升”兩個字,2004年在該院出生的嬰兒為2397名,2006年上升到6081名,2006年內地產婦占比65%,2007年上升到75%。
香港浸信會醫院的公關人員說,為了應付更大的需求,該醫院不斷增加產科醫生和床位,而原來的婦產科病房已經全面改成了產科病房。2009年截至10月8日,在這個醫院生產的孕婦已經達到了9660名,內地孕婦占7成。而目前分娩預約已經到了明年3月份,現在只能預約明年4月份以后的空位。而更令他們吃驚的是,內地孕婦選擇的套餐越來越貴。
政府無奈:公立醫院年內不接受內地孕婦
今年10月8日,香港醫院管理局掛出了一紙通知:《公立醫院暫停接受非本地孕婦預約》,很多中介驚出了一身冷汗。通知稱,從10月8日到12月底,公立醫院暫停接受非本地孕婦的分娩預約,因為香港正值分娩高峰期,需要確保有足夠的名額以應付本地孕婦分娩需求。但同時通知又稱,非本地孕婦可以在12月31日之后如常預約公立醫院的分娩服務。
該通知也顯出了管理機構的尷尬,半推半就。
2001年,“莊豐源案”為內地孕婦赴港生產打開了大門,也為香港醫療產業和孕嬰相關產業帶來了大量的財富。但是,大量內地孕婦涌入香港,擠占了當地的社會資源,致使香港婦女心懷不滿,甚至出現了香港孕婦上街抗議的現象。
而另一方面,內地孕婦帶來的巨大商機,使得香港特區政府不愿意杜絕內地孕婦。不少醫院大幅提高內地孕婦來港生產的價格,而當地有關信息透露,香港特區政府預留了4塊地皮,準備發展私家醫院,有的老牌私家醫院重開停辦了15年的產科,主攻內地孕婦。
【暗含風險】赴港生子未果不退款
從向中介咨詢到分娩完成回濟南,大概需要十個步驟,而孕婦所繳費用在第二次赴港之前全部結清。如果最終未能完成到港分娩,這些費用怎么辦?從中介得到的答案是:不退。
濟南市工商部門有關負責人說,“赴港生子”中介多掛靠在其他機構中,比如家政、咨詢、醫院、留學機構,屬于地下業務,經營范圍中并沒有這一項。交易過程中產生的風險,需要自負,萬一中介卷款跑掉,也不受法律保護。
臨產赴港或把羅湖口岸當產房
對于孕婦來說,第二次赴港待產分娩時,已是懷孕8個月之后的臨產狀態,能否承擔舟車勞頓,仍是未知數。
中介的王先生說,臨產赴港可能是最大的風險之一,此時坐飛機受到一定的限制,而坐火車很辛苦,多數情況下是家人開車載著孕婦到深圳,這個過程大概需要兩天。
而根據廣州、香港等媒體的報道,由于預產期掐算不準,每年都有幾個寶寶生在了羅湖口岸。
本新聞共 6頁,當前在第 5頁 1 2 3 4 5 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