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速鐵路技術和建設發展的“中國速度”,已引起國際社會的廣泛關注。“目前我國鐵路技術已出口至世界13個國家和地區。”蔣再秋介紹說,目前與中國就高速鐵路技術開始開展合作的國家就有日本、巴西和印度等。現在,中國的橋梁與鐵路技術,正成為進軍海外市場的有生力量。
中國經濟9%發展速度:催生中國經濟振興的交通新引擎
“中國鐵路技術的形成,與改革開放以來,全國經濟年均增長9%的速度有關。9%的發展速度,給中國帶來的不僅僅是經濟實力的增強。”中鐵第四勘察設計院辦公室主任王為朝說,“去年,中國趕超德國,成為世界第三大經濟實體,在高速鐵路的發展中剛好得到見證。”
“干高速鐵路,沒有錢不行,但光有錢也不行。”鐵路工程師出身的王為朝介紹說,除經濟支撐外,高鐵必須要有先進的設計、精到的施工、質量過硬的材料、先進的列車、高端的運行控制技術等,多項要素缺一不可。
據介紹,從2001年中國鐵路四次大提速,到2004年建160公里時速的廣(州)深(圳)“準高速”鐵路,再到部分鐵路電氣化改造后的第五次、第六次鐵路提速,中國鐵路經歷了40公里、60公里、80公里、160公里、200公里和250公里等各個時速段的各個發展階段。
“發展經濟,交通先行。”這種共識不僅使中國高速鐵路的建設每公里投資只有1億多元,成為世界上造價最低的鐵路,而且,采取分段實施的中國鐵路網建設,在未來三年年均投資將連續超過1萬億元的規模。
“交通投入與經濟拉動的產出比是1比10。”許方亮說,“連續5年的萬億元投資,覆蓋全國的高速鐵路對未來中國經濟的拉動將不可限量。”
“作為中國新一輪經濟發展與振興的新引擎,主要以電為動力的高速鐵路,是一種十分環保的交通運輸工具,符合低碳經濟的發展潮流,中國未來經濟結構的調整與發展速度,將再次得到鐵路的見證。”許方亮說。(記者熊金超齊中熙 魏夢佳) (來源:新華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