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金融危機以來,中國企業的經營環境是更好還是更壞?
11月22日,中國經濟改革研究基金會國民經濟研究所所長樊綱在2011年中國企業競爭力年會上公布的調研報告提供了一份數據參照。
這項跟蹤了十多年,涉及6000多家企業的企業經營環境調查顯示,2010年中國企業經營環境的7個方面,除了“中介組織和技術服務”、“企業經營的社會環境”兩項的評價比2008年略有好轉外,企業對“人力資源供應”、“金融服務”、“企業經營的法制環境”、“政府行政管理”、“基礎設施條件”5個項目的主觀評價均低于2008年。
值得注意的是,在2010年的評分中,小型企業和中型企業分別占到被調查企業總數的49%、41%以上。
樊綱表示,減少對地方的微觀干預,改善政府和市場關系,改善政府和企業關系,應該是中國經濟體制改革的一個重要方向。
中國社科院副院長李揚、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副主任劉世錦在上述會議也呼吁,下一階段國家要盡快打破壟斷,推動民營企業進入城市基礎設施、保障性住房建設,以及其他服務業領域,并發展多層次的資本市場(包括OTC市場),為小企業融資服務提供支持。
企業經營環境倒退
根據樊綱發布的上述調研成果,2010年與2008年相比,中國企業經營環境的7類分項中有5項出現倒退。
在2010年企業經營環境評價中,分數倒退最多的是“基礎設施條件”,得分為3.19,而2008年的得分為3.57。分差居次席的是“企業經營的法制環境”,2010年的得分為3.1,2008年為3.24。
此外,“人力資源供應”、“金融服務”、“政府行政管理”的得分也有小幅下降。
反觀2008年,前述企業經營環境的7個項目得分均比2006年明顯拔高,這顯示從2006年到2008年,企業的經營環境改善明顯。但是到了2010年卻出現相當程度的倒退。
樊綱指出,2008年之前金融服務等方面都是有所改善的,企業的主觀評價在2010年出現下降,與國內外經濟形勢的變化有關。此外,2010年的被調查的企業中,90%是中小企業。
調研報告不僅進行了縱向比對,也對各個省份的企業經營環境進行了橫向比對。2006年、2008年和2010年的數據顯示,經營環境評價靠前的主要是東部沿海發達省份,其中上海市一直穩坐第一把交椅。
2010年的前五名分別為上海、江蘇、天津、浙江、北京。而中西部地區除了重慶有大幅度提升外(2010年排第11名,2008年第17名,2006年第20名),大多省份排名比較靠后,且進步不明顯。
想認識全國各地的創業者、創業專家,快來加入“中國創業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