樊綱建議,國家要提高企業的競爭力,就需要在政策上松綁,地方政府也應該進行思考,“我們如何在各個方面改善,改革我們的制度,調整我們的政策,清理我們的各種政策,減少對地方微觀干預,改善政府對企業的服務,改善各復雜制度環境,使我們企業做得更好。”
政府“微觀干預”亟待退出
“呼吁政府認真清理、徹底清理,現在所謂的 微觀干預 這些問題。”樊綱建議,下一階段應盡快打破壟斷,盡快對民營企業開放市場。
據記者了解,上述關于“政府行政管理”的調研內容,就涉及到“地方政府對企業是否干預過多”,“市場準入限制過多”,“行政執法機關(工商、稅務、質檢)執法效率”,“企業集資、攤派或其他非稅上繳相當于企業銷售收入的比重”,“企業經營者與各政府部門及其工作人員打交道的時間比例”等具體內容。
而政府能否放開管制,讓中小企業、民營企業盡快得到發展,將關系到中國企業競爭力能否快速提升。
根據統計,目前中國內地有50多家企業進入世界500強,這些企業相對集中在壟斷型、基礎性產業,大部分是央企。
劉世錦指出,這與巴西、墨西哥等國類似。這些國家因為壟斷行業沒有放開,私營和中小企業經濟沒有很好發展,導致人均GDP無法邁入高收入國家行列。而日本、韓國等國家的人均GDP得以進入高收入國家行列,得益于其民營企業的壯大。
因此,劉世錦建議,下一步需要放寬準入,鼓勵產業競爭,推動效率提升和產業升級。特別是對基礎行業和服務業放寬準入和鼓勵競爭,應該成為下一步改革重點,并且力爭在比較早的時間內能夠取得比較實質的進展。
中國社科院副院長李揚則認為,目前中國的基礎設施和保障性住房投資,主要依賴政府和銀行資金,走的仍是融資平臺的路子,這很容易形成壞賬。為此,需要積極推動民營企業進入城市基礎設施和保障性住房建設領域,用市場化手段解決地方融資平臺債務問題。要發展多層次的資本市場,為中小企業融資服務。
想認識全國各地的創業者、創業專家,快來加入“中國創業圈”
|